中國平流層飛艇首次試飛 研制現場曝光(圖)



資料圖:中國平流層飛艇首次試飛
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平流層飛艇“圓夢號”進行了首次試飛,為實現平流層飛艇的長時間飛行,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00人的科研隊伍所研發的高強材料可抵抗平流層飛艇的高壓差,并將飛艇骨架、螺旋槳、支架設計至極限輕度。
平流層飛艇試飛試驗場地設在了錫林郭勒草原,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00人的科研團隊,已經在這里連續工作了一個月,他們在這里專門搭建了一個機庫,在這座機庫里組裝飛艇。眼前這艘平流層飛艇,制造它的,除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專家教授,還有國內一家民營企業。他們給飛艇起名為“圓夢號”,他們的夢想,就是造出能在臨近空間飛行的中國人自己的飛行器。
30多位工程師正在整理飛艇的艇體,它75米長,總容積是18000立方米,最大的直徑位置是24米,充滿氣體后,大小相當于9.5個專業比賽使用的游泳池,它可以飛到20公里的平流層高度,而且具備長時留空的能力。
制造這艘飛艇的囊體材料,極為特殊,而這個材料也恰恰是各國一直想攻克的科研難題。這種特殊的囊體材料是由這個團隊獨立研發的,每平方米雖然只有120克重,但每平米造價卻要一千塊錢。為什么這么貴?原來這是16層的蒙皮材料,可以反射強太陽光,同時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可以在10年時間內,不發生損壞。
為什么飛艇材料會如此嬌貴,這要從2萬到10萬米這段,被成為臨近空間的飛行說起。
傳統飛機和航天器雖然也可以飛到臨近空間的高度,但受結構形式和動力限制,時間都維持不了太久。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造出過能在2萬到2萬5千米附近高速長 時間飛行的飛機。要想維持在平流層長時間飛行,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利用飛行器自身的浮力來克服重力,設計原理就是在氣囊內灌充大量非常輕的氦氣,使 飛艇的整體密度比2萬米以下的空氣還小。因此飛艇的骨架、氣囊這些部件必須越輕越好。
平流層飛艇是一種輕于空氣的浮空器,依靠空氣浮力駐空,由太陽能為其提供能源動力,并帶有推進系統,具有不依賴機場或跑道可實現垂直起降、能懸停于任意地理位置上空,運行高度超出空管范圍,不受對流層惡劣天氣影響,可全天侯全天時連續工作,特別適合我國國土與邊境地區的對地觀測應用。平流層飛艇可廣泛應用于國土資源觀測、海洋監測、環境保護、防災減災、精細農業、水利監測、大地測繪、城市規劃與管理等方面,對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等發揮重要作用,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現代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以及新的軍事技術革命的進展,戰場態勢變得越來越復雜。目前各國已意識到,防空的瓶頸 是盡早發現和跟蹤目標,浮空器就是一種用來探測、跟蹤軍事目標的好平臺。平流層飛艇就是一種浮空器所謂浮空器是指一種輕于空氣的航空器,它的大部分升力來 自于氣囊內輕于空氣的氣體(一般為氦氣)所產生的浮力。從大的方面講,浮空器分為兩類:一類是氣球,一類是飛艇。氣球沒有動力裝置,主要依靠風力進行水平 飛行,或用纜繩系留在地面設施上,分別稱為空飄氣球和系留氣球;飛艇則是自帶動力裝置的浮空器,依靠發動機提供的推力進行水平飛行。如果關掉發動機,它就等同于一個空飄氣球。飛艇按其高度可分為對流層和平流層飛艇。對流層的飛行高度一般在8000米以下,可以是有人駕駛或遙控飛行;平流層飛艇一般在 25000米左右的高空飛行或懸停,一般采用遙控或自主控制相結合的控制方式。目前,低空飛艇已經廣泛應用于海洋研究、搶險救災、城市交通管理等民用領 域。相對于對流層飛艇,平流層飛艇既是科技水平很高的一代飛艇,也是當代軍事需求十分迫切的一代飛艇。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南陽通用航空機場項目簽約 明年底建成核心區
- 下一篇:重慶通航產業獲億元飛機租賃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