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青睞通航領域 產業園區建設爆發
根據民航總局的預測,到2020年,國內通用航空市場需求總量約10000架,目前國內僅有約2000架,而且國內的通用航空飛機主要依賴進口,僅有少數機型由中航工業集團主導研制生產。
做了十年民航的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正華,又對通航產業產生了興趣。
近日,王正華出現在上海舉行的一場江蘇建湖航空產業推介會上,透露了要在建湖航空產業園投資的意向。
“我對通用飛機非常看好,兩三年前就專門組織了一次調查研究,還派人到美國去參觀,”王正華說,現在高鐵已經非常熱,相信未來民用的通用飛機也會有非常大的市場。
事實上在此之前,春秋航空已經與建湖航空產業園有所接觸,洽談利用公司的機務工程能力,為產業園中的一款Aero AT飛機提供維修保養的可能,而Aero AT飛機,則是艾雷奧特 (江蘇)飛機工業有限公司(下稱“艾雷奧特”)從波蘭收購的通用飛機制造項目,艾雷奧特的董事長馬海兵在收購波蘭Aero AT飛機制造公司后,將這家公司的Aero AT 系列飛機生產線搬到了中國,并開始在建湖縣的一個產業園開始了飛機的制造和銷售。
王正華和馬海兵,只是最近幾年看上通航產業的國內企業中的一員,隨著2010年《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文件的頒發,以及國家“十二五”規劃將通用航空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看中這一產業巨大蛋糕的資本,就已經開始暗潮涌動。
如火如荼
最近幾年來,航空航天產業園就成為建湖縣政府重點支持的產業領域,不僅規劃了10平方公里總投資150億元的建湖航空產業園,還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從土地供應、廠房建設、設備補助、產品下線獎勵、銷售獎勵、人才引進、培訓補助等方面,對航空產業項目給予扶持。
而在江蘇,除了建湖縣,鎮江、常州等都在打造航空產業園,不少地方政府看好發展通航的潛力,各地通用航空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
“現在省里對全省的航空產業園布局有統一的規劃,我們也會注意區別定位錯位發展,”江蘇建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航空產業園)黨工委書記肖漢宏告訴本報記者,建湖航空產業園已被認定為江蘇省小型飛機先進制造業基地,初步規劃了通航整機制造、航空設備制造、通航運營保障、航空研發培訓、航空商業服務五大板塊。
之所以看好通航整機制造,與目前國內通航市場的現狀不無關系。根據民航總局的預測,到2020年,國內通用航空市場需求總量約10000架,目前國內僅有約2000架,而且國內的通用航空飛機主要依賴進口,僅有少數機型由中航工業集團主導研制生產。
目前,通過收購搬遷到建湖來的Aero AT飛機,已經組裝下線并開始交付客戶,建湖航空產業園的近期規劃是,到2018年重點發展4-6座活塞通用飛機機型,并帶動發展該類飛機的結構零部件制造。
筑巢引鳳
就在剛剛舉行的建湖航空產業推介會上,生產無人機的北京國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也與建湖航空產業園簽約,計劃將部分無人機生產線落戶建湖。簽約的還包括深圳賽榮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旋翼機整機制造項目,深圳華鷹金石航空服務公司的模擬器項目,江蘇星華機場設備有限公司的航空集裝器項目,浙江聚財源有限公司航空發展基金及機場運營項目,航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航空產業研究院項目。
深圳賽榮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龔勁軍告訴本報記者,在公司的旋翼機生產制造項目立項后,他在全國各地看了很多場地和航空產業園,南到珠海、海南,西到閻良,北到沈陽、鄂爾多斯,東到溫州等;有政府的、有私營的;但總的感覺是虛的多,實的少,規劃的多,真正落地的少,而之所以選擇落戶建湖航空產業園,主要看中了產業園的起點高,建設配套全,持續服務的環境。
“目前已有12個項目落戶航空產業園,包括全國機場設備行業前三強的天一公司,我們計劃3年內引進實施航空產業項目40個以上,完成投入50億元,總產值100億元以上。”肖漢宏透露,除了整機制造,園區還將依托天一公司擴大機場地面設備的生產規模,開展航空裝備研發,拓展機場空管設備制造;并拓展飛行保障、飛行培訓(私照)、飛行器展銷、航空文化博覽和通航旅游、農林作業、應急救援業務等通航運營。
盡管沒有人否認通用航空市場的潛力巨大,但目前我國的通航產業,依然處于發展初期,相關人才和配套都很稀缺。比如,有經驗的人士一般傾向于留在更穩定的民航領域,民航的飛行員都不夠用,飛通航的人就更難找,再比如,通航所用的機場和航油配套也都奇缺。
為此,建湖航空產業園也在進行相關配套的完善。據本報記者了解,建湖縣的九龍口通用機場已開工建設,這也是江蘇省首家縣級通用機場。而江蘇省首家航空產業發展研究院也已批準設立,希望集聚一批在國內、外航空產業從設計、咨詢、制造、質量、適航取證、培訓、維修等方面的專家和人才。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