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通航產業正式“起飛” 成為鄂西臨空經濟爆發點
1月7日,中國首個由中國和以色列合資成立的民航維修企業——貝迪克·凌云(宜昌)飛機維修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猇亭揭牌,這標志著宜昌通航產業園項目建設快速向縱深推進,并向國際化方向邁出實質步伐。
未來5年,宜昌猇亭區將依托三峽機場,聯合國內凌云、海航、華彬三大航空公司,打造通航產業集群。宜昌也將因此以“臨空經濟”作為主導產業,推動三峽地區“一小時交通圈”建設,為宜昌做大做強做優六大千億產業,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
落戶猇亭 未來將成為三峽鄂西城市航空樞紐
貝迪克·凌云(宜昌)飛機維修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之所以落戶猇亭,得益于宜昌得天獨厚的城市地理區位優勢。記者注意到,在武漢至重慶1000多公里的長江岸線之間,宜昌不僅是地緣上的樞紐城市,更是鄂西地區經濟承接發展的咽喉、鄂西生態旅游圈的航空樞紐。
更重要的是,猇亭本身已經擁有宜昌唯一的民航機場——三峽機場。三峽機場北接宜黃高速公路,南臨長江黃金水道,東臨焦枝鐵路,距宜昌東站約28公里,分別距318國道、宜昌公路大橋、云池深水港約2公里,擁有其他許多臨空經濟區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
而三峽機場早在2007年就已成為湖北省第二個航空開放口岸,宜昌也因此成為中南六省中唯一在地市州級建立航空輔助集散中心的城市。
在湖北省內,除了武漢天河機場,三峽機場與周邊城市機場相比,在機場等級(三峽機場目前是SKYTRAX四星級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起降架次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立足三峽這個大區域發展之下,宜昌先天具備雄厚的人口及經濟規模,交通體系便捷完備,在產業結構上互補性大于同一性,更使得宜昌成為“通航之都”的夢想不再遙遠。
搶抓機遇 猇亭大力推進通航產業集群發展
猇亭區既是宜昌高新區核心工業園區,又是大三峽旅游圈對接外部的橋頭堡,更是宜昌的窗口和門戶。
2012年,宜昌搶抓國家大力推進低空空域建設,改革、完善低空空域運行管理和服務保障體系的重大機遇,依托三峽機場謀劃建設通航產業園,加快發展通航產業和臨空經濟。
建設通航產業園,自然也落在了猇亭區肩上。猇亭區政府與海航機場集團簽訂宜昌通航產業園項目合作協議。根據雙方的合作協議,海航機場集團將在猇亭設立海航宜昌通航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通航產業園的整體開發建設。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通航產業園總規劃用地面積為5000畝,首期開發3000畝,總投資60億元,力爭3年入園的企業總部達到5至8家,主要發展航空器維修、組裝、飛機零部件制造、飛行培訓、航空食品加工、航空物流、總部經濟、休閑旅游和現代服務產業。
猇亭區積極推進航空產業集群發展,引進湖北凌云科技集團,打造由該集團與以色列IAI公司共同成立的貝迪克·凌云(宜昌)飛機維修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同時,猇亭區還大力引進華彬航空集團入駐通航產業園。據猇亭區招商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規劃審批已經在進行。這也為猇亭打造通航產業園奠定了又一基礎。
而猇亭區原有屬于海航集團的三峽機場也正在積極“擴建改”,擴大和新建多條大型飛機滑行跑道。三峽機場也將在未來“提檔升級”,成為鄂西通用航空的生產制造、運營服務、人才培訓、金融會展、運動休閑等多個領域的引領者。
臨空經濟 宜昌未來經濟騰飛“新跑道”
近幾年來,宜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領先中部、高于全省,經濟總量位居中部地區同等城市第二位。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產生的大量人流、物流、商流,極大地推動了宜昌航空運輸業的發展。
宜昌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中心城市,借助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區位優勢和三峽機場良好的發展勢頭,加快發展臨空經濟,是推動宜昌經濟持續增長,保持區域經濟競爭優勢,實現領先全省、領先中部地區、領先長江沿線同等城市的必然要求。
同樣,宜昌空港是城市開放的門戶,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和開放程度的標志,機場建設服務水準和臨空經濟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城市的地位。宜昌要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必須形成多核驅動、多點支撐的強大合力,全面提升產業集聚、綜合服務、輻射帶動能力。借助三峽機場空港優勢,大力發展臨空經濟,既可以迅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又可以有效帶動機場周邊鎮域新型城鎮化,形成宜昌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四大平臺”基礎上的又一支撐,不斷豐富現代化特大城市“既大又強”的內涵。
也就是說,未來的宜昌將以臨空經濟作為主導產業,以航空服務業、航空物流業、高新技術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為主,增強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要素的吸附能力,將有效帶動機場周邊及空港走廊沿線地區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一體化發展,大大降低商品交易、產品運輸和信息傳遞成本,這也將成為未來宜昌經濟騰飛的“高速跑道”。
相關鏈接
宜昌臨空經濟區核心區——位于漢宜高速、滬蓉高速、張家灣路、逢橋路和峽州大道所圍合區域,規劃用地面積約為18平方公里。其中,猇亭區用地14.4平方公里,夷陵區用地3.6平方公里。
聚集區——以機場為中心,半徑約20公里覆蓋的區域,范圍為東至中心城區,南至田家河,西至長江,北至合益路—花溪路—滬蓉高速一線,規劃控制面積為945平方公里。
輻射區——是以機場為中心,半徑約120公里的1小時交通圈區域,范圍為西至宜昌市域,東至荊門鐘祥和荊州江陵,主要為宜荊荊城市圈。區內通過產業協作、設施共享、公共服務同城化、生態流域協調,形成差異化布局、一體化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