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上街區:加速產業轉型打造通航之都
在通航制造方面,總投資10億元的鄭州嘯鷹航空公司飛機組裝與試飛基地,作為通用航空試驗區的龍頭制造業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首架穆尼飛機于2014年12月29日成功下線試飛,填補了我省通用飛機制造的空白;在通航運營方面,依托河南大宇、河南永翔等通航公司,積極開展航空培訓、應急救援、航空運動等運營業務,國際飛機展示交易中心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以河南大地、河南豐榮飛機維修項目為支撐,加快推進飛機銷售維修等產業的發展;在通航服務方面,以鄭州航展為核心,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探索發展以航空旅游為代表的新興航空服務業,積極策劃特色航空旅游項目,開辟空中旅游線路。
不知不覺,我們已站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的中點。
過去的五年,我們有著怎樣的收獲?未來的五年,我們又有著怎樣的期許?
無論是對于一個人還是一個單位、一個地方,這種盤點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過去五年,上街區緊緊圍繞鄭州市“三大一中”戰略定位,以鄭州通航試驗區為統攬,積極推進“三大主體”工作,強力實施“四個十”重點工程,現代產業體系日益完善,全域城市化加快推進,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發展成就令人矚目。
數字是有力的證明。據初步預計,2015年,上街區生產總值達到120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3倍,年均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72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5倍,年均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達到500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長2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7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長11.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12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長14.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36540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530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長14.4%。
數字雖然枯燥,但發展給居住在上街的人們帶來的實惠卻是實實在在的。歲末年初,記者再次來到上街區,感受這里的發展之魅、變化之美。
勇立通航產業潮頭
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說到上街區的產業發展就不能不說通用航空產業。
近年,隨著我國低空空域逐步開放,低空經濟迎來發展熱潮。市委、市政府應時而動,借勢而為,利用上街的基礎設施優勢、產業優勢和人才優勢,提出了在上街區建設鄭州通用航空試驗區的戰略構想。
鄭州通用航空試驗區概念規劃120平方公里,北到黃河、南到五云山,核心區以上街機場為平臺,規劃面積21.3平方公里,按照“一核兩心、一脈三軸、多組團”的空間布局結構,以通航制造、通航運營、通航服務三大板塊為重點,布局了飛機起降、維修服務、教育培訓、飛機組裝、零部件制造等11個功能區。功能定位為全國領先的通用航空經濟示范區,中原經濟區通用航空服務中心,通用航空特色產業基地,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重要組成部分。
圍繞“打造中原經濟區通用航空樞紐、全國公務機運營基地、中國飛來者大會承辦地、全國一流通用航空園區”的目標,上街區以通航制造、通航運營、通航服務三大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產業鏈。在通航制造方面,總投資10億元的鄭州嘯鷹航空公司飛機組裝與試飛基地,作為通用航空試驗區的龍頭制造業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首架穆尼飛機于2014年12月29日成功下線試飛,填補了我省通用飛機制造的空白;在通航運營方面,依托河南大宇、河南永翔等通航公司,積極開展航空培訓、應急救援、航空運動等運營業務,國際飛機展示交易中心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以河南大地、河南豐榮飛機維修項目為支撐,加快推進飛機銷售維修等產業的發展;在通航服務方面,以鄭州航展為核心,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探索發展以航空旅游為代表的新興航空服務業,積極策劃特色航空旅游項目,開辟空中旅游線路。
截至“十二五”末,已有40家通航企業入駐通航試驗區,機隊規模達60架;其中已簽約的鄭州嘯鷹飛機組裝試飛、通航大廈、河南大地飛機維修、北京金都通航上街基地等9個項目落地建設,計劃總投資71.2億元;另有洛陽龍峪灣通用航空上街基地項目、中航工業愛飛客通用航空基地項目、國家應急救援基地、水陸兩用飛機生產等一批項目進入實質性洽談。
目前,上街機場改造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初步具備4C級機場的運營條件,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條件最好的通用機場。
2014年和2015年兩屆鄭州航展在上街區舉辦,參展企業516家,展示各類飛行器260架,簽約項目57個,簽約金額519.3億元,參展觀眾50萬人次,進一步提升了鄭州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已成為鄭州一張亮麗的名片。
如今,上街區已經站在了通航產業的潮頭浪尖。
今后五年發展目標敲定
回望是為了走好以后的路。眼下,我們已經踏上“十三五”的新征程。今后五年,上街區有著怎樣的發展藍圖?
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時期,上街區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搶抓“一帶一路”和鄭州國際商都建設的重大機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以轉型發展為重點,以開放創新為動力,主動融入鄭州國際商都、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國際陸港建設,全面提升全域城市化內涵、產業發展層級、綠色發展水平,全力打造通航之都、國際陸港、制造高地、生態新城,努力建設“和諧宜居、智慧低碳、開放包容”的新上街。
新征途,新任務。瞄準新的目標,上街將繼續發力,鏗鏘前行。
城鎮化率達90.73%
“十二五”期間,上街區立足區情實際,圍繞實現全域城鎮化的總目標,按照規劃全域覆蓋、產城全域融合、公共服務全域均衡的發展思路,強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目前,全區30個行政村征遷完畢,全區城鎮化率達到90.73%,居全市領先水平。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上街區圍繞新型社區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加強精細化管理,實現居住環境城市化。
高標準建設新型社區。按照規劃,全區30個村合并建設12個新型社區,目前已建成新型社區9個,在建3個。
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成功打通鄭上快速通道和科學大道,將上街區納入鄭州市主城區“30分鐘”生活圈范圍。近年累計投資21.14億元,高標準修建道路40余條、長途客運站1座、社區公交站點62個,形成了“十縱十橫、內外聯通”的全域交通路網格局。新型社區水電氣全部并入城區主干網。
大力推進全域生態建設。加快以五云山、“五湖一河一庫”、生態廊道等為重點的生態體系建設。五年新建21條、總里程約40公里的生態廊道,完成廊道總綠化面積270.58萬平方米,山區植被覆蓋率由63.1%增長到86.3%,全區新增水域面積3000畝,新增綠化面積300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17.2平方米,使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充分享受田園城市生活。
堅持產業為基、就業為本、生計為先,以產城融合為依托,推進城鄉勞動就業一體化。
鄭州通航試驗區的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位于通航試驗區核心區的5個行政村實施搬遷,建設新型社區3個,整合土地6000余畝,目前5村群眾已全部回遷。與此同時,鄭州通用航空試驗區建設加速推進,讓周邊社區居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的夢想。
圍繞“人的城市化”,上街區著力破除體制障礙,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等方面下功夫,確保搬遷群眾真正融入城市。
全面推進“雙改”。針對全域城市化背景下集體經濟的發展、新型社區的管理等問題,在全市率先啟動了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和“村改居”兩項改革。目前,全區7個城中村全部完成“雙改”工作。
強化公共服務能力。圍繞公共服務全覆蓋,加快“三級三類”市民服務中心建設,建成標準化幼兒園4座、中小學3所、殘疾人教育托養中心1個、托老服務站5個、標準化社區服務中心4處、活動中心10處,初步形成了“十分鐘便民生活圈”。積極探索推行“十個均等化”政策。目前,社區居民已在公共教育、就業、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方面享受到了均等化服務。
不斷提高居民素質。組織社區群眾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提升居民綜合素質;加強農民培訓教育,使其改變原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盡快融入城市生活。
改善民生讓群眾得實惠
發展是為了人民。
如何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上街區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民生答卷。
教育是每個家庭都關注的民生問題。“十二五”以來,上街區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5所、中小學7所;成功與北京大學、鄭州大學等學校開展合作辦學,全區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高考本科上線率由2011年的33%提升至2015年的62.11%。除了中小學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方面也有收獲。總投資5億元的鄭州鐵路技師學院入駐上街區,有效提升了上街區的職業教育發展水平。
醫療衛生和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直接關系著群眾的生活質量。五年來,上街區新建20個標準化村(社區)衛生所,城區醫療片醫片護覆蓋率達100%;積極實施全民健康普查工程,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連續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同時,持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完成了鄭州市第十五人民醫院醫療資源整合,轄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藥品電子監管實現全覆蓋。
就業和社會保障事關百姓收入,也關系著社會穩定。上街區采取有力舉措,織密社會保障網。就業再就業方面,城鎮新增就業再就業五年累計1.4萬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始終為零。社保體系建設方面,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實現全覆蓋。全區新建9000平方米殘疾人康復教育托養中心;構建“一臺五網,智慧養老”新體系(“一臺”即上街區12349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平臺;“五網”即打造覆蓋全區的呼叫救助服務網、居家生活照料網、健康養老服務網、智能養老看護網和電子商城),該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被命名為國家首批居家和社區養老信息惠民試點。該區還率先在全市對城市“三無”老人實行集中供養,轄區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實現應保盡保。
生活富裕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要跟上。上街區大力推進公共文化建設。“十二五”期間,全區新建、改擴建3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成30個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率先在全市實現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全覆蓋;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近400場。因成績突出,該區還被評為“鄭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先進單位”。
平安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平安建設事關人民福祉,也是不容忽視的民生工程。“十二五”期間,上街區全面優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實現轄區重要部位技防設施全覆蓋,建立了治安志愿者防控隊伍,建立了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拓寬了群眾訴求反映渠道,確保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該區連續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榮譽稱號,群眾安全感指數始終保持在93%以上。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