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全省43個通用機場是多還是少
“霸氣!鹽城建7座機場”的消息,連同“鹽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通用機場示意圖,連日來熱曝網絡,并引發多家論壇的熱議。省內外網友褒貶不一,有點贊“超前”的,有斥為“大躍進”的,由此引伸出新的話題——縣市乃至全省該建多少通用機場?如何有質有效地建機場?
鹽城全市規劃7個已建2個
“這張全市通用機場遠景規劃圖,不知誰放網上了。”昨天,鹽城市交通局航空產業處長劉春蘭告訴記者,機場選址受地理位置、氣象凈空、空域地磁、土地地質、市政配套等諸條件制約,所以規劃必須超前,不能等城市建好了再規劃機場。
鹽城是江蘇面積第一、人口第二大市。劉春蘭說,根據產業方向和地方意愿,目前在亭湖、鹽都兩區以外的7個縣區,都規劃了通用機場布點。去年7月和11月,建湖、射陽兩縣通用機場項目,已先后獲得省政府批準籌建;其余5個縣區機場,有的正在申報論證,有的根本就沒啟動。
“規劃和建設是兩碼事,即使建,周期也很長。”鹽城市發改委投資處長陳峰說,通用機場分ABC三類,目前全市規劃建設的機場均為B類,建成后主要用于飛機制造、組裝維修、搶險救護、海事救援、氣象探測、飛行培訓、觀光旅游、航空物流等。“用于起降1000米以下低空飛行的小飛機,不包括滑翔機、滑翔傘、動力傘、載人氣球等。”
去年,鹽城將航空產業列入“十大創新工程”后,縣區建設通用機場積極性高漲。“我們順勢而為做規劃,至于規劃是否可行,還要同省發改委、省交通廳編制的全省‘十三五’通用機場發展規劃接軌‘對表’,最終由省政府核批。”他表示。
申建須預留“否決空間”
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汪祝君去年底曾透露,全省只有8個通用機場,未來將規劃建設43個通用機場。這數字算多算少?
“這還是‘十二五’規劃數字,未來有增長空間。”省發改委重大基礎設施協調辦公室主任夏建偉說,由于省“十三五”通用機場發展規劃正在修編中,具體數字還沒公布,但江蘇省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政策目標沒有變。
首先,國家鼓勵建設通用機場,發展空間大。目前,全國只有80多個通用機場、329個臨時起降點;而美國通用機場總數約2萬個,通用航空產業占到美國GDP1%,兩者差距太大。所以,中國民航局《通用機場布局規劃》提出,到2030年,全國新建通用機場1600多個,平均每年增加100多個。如此看來,未來15年,經濟發達的江蘇新增43個通用機場,總數并不算多。
其次,江蘇省一直搶抓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機遇,早在2013年底,就出臺全國首個省域級通用機場規劃——《江蘇省“十二五”及至2030年通用機場布局規劃》,要形成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大通用機場群。
“如果機場布局太少,形不成氣候,就無法實現交通價值最大化。”夏建偉強調,雖然不提倡通用航空“縣縣通”,但縣與縣、市與市之間的機場,應該系統化、網絡化布局,多節點開花,形成通用航空產業規模集聚效應。
“規劃、論證、申報了,不等于就獲批。”華東民航局通航處副處長武智慧對本報記者說,建一個通用機場,要經地方政府、民航和軍方三方面會審,空域歸軍方管控,從國家利益出發,他們有“一票否決權”。因此,規劃申建機場,還要預留一定的“否決空間”。
防止建起機場“曬太陽”
縱觀全省乃至全國通用機場投資模式,絕大多數為政府主導型,這也是近年民用航空產業突飛猛進的根本動因,但也難免出現政府盲目沖動投資所造成的失誤和損失。
“江蘇通常是先建或同步建航空產業園,再建機場,用產業托機場,減少機場投資風險。”中國民用航空管理干部學院經濟系主任謝立,曾多次參與省民航產業規劃論證。他說,國內外通用機場自身,想盈利都很難,必須大力發展核心產業和關聯產業,如既造飛機,又生產配套衍生產品,形成綜合效益。據了解,江蘇鎮江和江蘇藍天航空航天產業園,都是有了產業基礎再建機場,機場成為產業鏈中一個環節,自然就有生命力。
“社會資本投資通用航空產業,江蘇PPP模式率先破冰。”武智慧舉例說,建湖縣九龍口通用機場由政府投資,縣航空產業園又是民營的,公私合營,形成疊加優勢。該縣航空產業園已被中國民航局命名為“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去年接到AT-3型飛機生產訂單100多架,已交付60多架,倒逼機場加快建設進度。“像這樣有產業支撐的機場,想‘曬太陽’都難。”
“航空是‘燒錢’產業,如把建機場作為政績工程就‘死定了’。”作為“過來人”,江蘇藍天航空航天產業園董事長馬海兵坦言。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