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臨空經(jīng)濟 > 產(chǎn)業(yè) >> 正文
中國極地科考需航空支援 低空飛行機器人將赴南極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極地科考呼叫航空支援
“十三五”規(guī)劃草案中提出要拓展藍色經(jīng)濟空間,在規(guī)劃的海洋重大工程“雪龍?zhí)綐O”中明確要提升南極航空能力,初步構建極地區(qū)域的陸—海—空觀測平臺,研發(fā)適用于極地環(huán)境的探測技術和裝備,建立極地環(huán)境與資源潛力信息和業(yè)務化應用服務平臺。中國極地科考迫切需要提升航空力量。
航空力量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極地科考中使用很普遍,有的國家早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就開始使用飛機在極地進行科學探測活動。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極地科考,屬于后來者,缺乏極地航空科考能力。過去我國曾共用過國外的一些飛機,例如DC系列和“雙水獺”等老式飛機,中國在八九十年代的極地科考中都使用過,其為我們的科考站建設、物資補給、人員運輸?shù)茸龀隽撕艽筘暙I。飛機在極地科考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南極大陸地域廣闊,從極地中心點到科考站經(jīng)常需要借助飛機來運輸人員。對科考船來說,當不知道前面海面情況如何時,直升機就可以飛出去百十千米探探路。配合一些機載雷達和探測設備,加上地面設備、空中衛(wèi)星等,航空裝備可與其他設備一起為科考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
極地科考最重要的就是運輸和探測。我國國產(chǎn)直升機曾經(jīng)參與過極地科考,但是直升機的運載能力十分有限,無法滿足運輸?shù)囊螅瑑H能適當用于探測和觀察。據(jù)悉,我國曾經(jīng)使用過俄制卡-32直升機用于極地科考,被命名為“雪鷹12”。卡-32直升機裝備有兩臺TB3-117BMA型發(fā)動機,其抗風能力較強,可抵御最大風速達20節(jié),機上還配備有GPS定位儀和救生設備,可應用于森林航空消防、城市消防、搜索救援、復雜高層建筑安裝和海上作業(yè)等。它的最大飛行半徑為800千米,飛行時間為2.5小時,一次能吊運5噸重的貨物。而參與過極地科考的國產(chǎn)直9直升機最大吊運能力僅為1.6噸。
目前,美、俄、英、德等國均擁有極地科考專用的固定翼飛機。為進行補給支援,美國空軍動用了C-17運輸機和大量帶有滑橇起降裝置的LC-130運輸機。俄羅斯的伊爾系列運輸機可以自如地在極地起降。2015年,中國極地科考才正式用上固定翼飛機。中國極地科考新近引進的固定翼飛機Basler BT-67由DC-3/C-47螺旋槳飛機改造,能在地面環(huán)境溫度零下50℃以下使用,具備人員快速輸運、應急救援和科學調查等功能,可以滿足我國南極昆侖站地區(qū)的惡劣氣候條件要求。這架命名為“雪鷹601”的飛機投入使用,將讓中國極地考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航空平臺。
與此同時,我國也正在積極發(fā)展低空飛行機器人用于南極科考。據(jù)悉,低空飛行機器人或無人機重約20千克,能搭載5千克的有效載荷,飛行速度可達50~100千米/時,能持續(xù)飛行1小時,抗6級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