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空港價值論壇:專家論道北京新機場輻射臨空經濟圈

圖為世界空港價值論壇活動現場。 陳正 攝
3月18日下午,“筑夢中國,引領未來——世界空港價值論壇”在北京麗晶酒店舉行,多名業內專家、學者共同論道,為中國發展空港經濟、尤其是京津冀如何聯手打造首都新機場空港經濟區出謀劃策。
據介紹,如今北京新機場的建設全面鋪開,將對周邊地區形成強大的產業輻射,以新機場為核心的世界級的空港臨空經濟圈正在形成。本次活動由《新京報》主辦,此次論壇旨在通過對空港經濟發展的規劃和實踐的解讀,探求北京新機場、新國門的經濟政策和發展路徑。梳理、細化北京新機場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聯,并對未來人們生活作合理設想與規劃。
在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胡杰、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綜合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胡趙征等各路業內專家、學者各抒己見,為中國發展空港經濟問診把脈。
侯永志在主題發言中表示,發展空港經濟應考慮其輻射帶的區域發展,在新常態下,中國需要培養新的經濟增長極,而依托航空樞紐成長起來的臨空經濟是其顯著標志。北京新機場的建設對京津冀三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三地要打破"一畝三分地"的習慣思維,高起點上對發展臨空經濟做好規劃。
胡趙征在論壇上認為,打造空港經濟圈能夠極大帶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成為京津冀一體化重要的推手。將催生臨空經濟以航空制造、綜合保稅區等產業為代表的發展壯大,也將催生會展、奢侈品拍賣、企業總部、研發、生態療養等系列新業態的產生與發展。
論壇還就臨空經濟區城市化、北京臨空經濟區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劃、如何創新空港經濟區發展模式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據介紹,2015年北京新機場開始全面施工建設,計劃2019年全面建設完成。其建成后,到2040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1億人次,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場。隨著新機場建設推進,機場對周圍地區輻射能力不斷擴大,以新機場為核心的又一個龐大的新空港經濟圈正在成型。屆時新空港區域將發展成為中國的全球門戶,首都的世界客廳,京津冀的新增長極。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