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市場將破百億陜有數千臺 拿駕照不過百余人
不少市民發現,身邊玩無人機的人越來越多。伴隨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市場趨于火熱,無人機迅速進入大眾視野,受消費級無人機的熱度推動,該行業正在以幾何級別增長。2014年國內民用無人機銷售額還只有15億元,2015年已躍升至23.3億元,預計到2018年,市場規模有望達110.9億元。
朋友圈曬“無人機駕照”掃二維碼生成的
上周,西安市民余揚發現有同事的微信朋友圈里曬出一張無人機駕照。他看到這張證件和一張機動車駕駛證差不多,抬頭寫著“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合格證”。下面注明姓名、國籍、合格證編號和有效期等信息,右側還有個二維碼。“這在哪考的?”余揚留言向同事詢問,對方卻并不回答。上網一搜,他才發現,原來這張“高大上”的無人機駕照是在線生成,逗你玩的。奧妙就在那個二維碼上,“只要在微信里識別,并在頁面上填上自己的名字,就能誕生一個屬于任何人的駕駛證了。”
按照余揚發來的二維碼鏈接,記者也照著試驗了一下,果然產生了一張寫著“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合格證”的照片,姓名那欄則出現記者填上去的“真厲害”,看上去十分逼真。
既然朋友圈里這個駕照是掃二維碼來的,那么到底有沒有真正的無人機駕照?真駕照又長啥樣呢?報記者從承擔無人機駕駛員培訓的中匯航空了解到,真實的無人機駕照正反兩面會登記十多項信息,除了照片、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國籍、地址、有效期限、由誰頒發等常規內容外,還包括準駕類型、準飛空域、駕駛員等級等。一名合格的無人機駕駛員需要扎實的理論和足夠長時間的飛行訓練,這可不是動動手指、掃個二維碼這么簡單。
無人機應用越來越廣泛 有證駕駛員稀缺
現在陜西玩無人機的人都有駕照嗎?用了一年多無人機航拍器的韓先生說:“大多沒有吧,至少我從來沒見過誰有證。”
韓先生的無人機是去年年初花2萬多買的,平時自己主要是玩航拍。因為興趣相投,他還加入了一個無人機玩友群,“這個群里既有純粹玩家,也有人接商業航拍活動。“韓先生介紹,購買無人機的時候,廠家會留下顧客信息進行備案,但平時對操控無人機并沒有什么限制。“廠家會在網上設立論壇,舉辦影展等活動,也會在全國各地開班教授無人機操控技巧,但并沒見過駕照長啥樣。”
據一位熟悉無人機銷售的人士介紹,消費級無人機大概從四五年前開始在陜西出現,現在至少有數千臺了,很多擁有者通過網絡來彼此交流,但大部分人屬于“自學成才”。
中匯航空董事易鷹介紹,從去年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向他們授予“無人機駕駛員訓練機構資質證”至今,他們已在陜西開設4期培訓了近80名無人機機長和4名駕駛員。如果加上此前在外省考試取得資格證的人員,易鷹估計,陜西目前取得合法資質證的無人機機長和駕駛員合計有一百多名。而在全國范圍,拿到資質證的有2000多人。在西安擔任無人機教員的唐剛介紹,現在無人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拿到合格資質的無人機駕駛員還比較稀缺。”
無人機價格差異大 千元以下實為玩具
與持照駕駛員稀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民用無人機市場的發展十分驚人。打開淘寶搜索“無人機”,就能找到超過10萬件商品展示,可價差也非常巨大。以某知名品牌為例,從三千元左右到三萬元左右,價格差距很大。記者了解到,有些用于專業領域拍攝的無人機價格高達十幾萬元。然而,還有一些不知名品牌的無人機只需幾百元。
“這些幾百元、掛著‘無人機’名號的只能算玩具。”韓先生介紹,電商平臺上出售的那些千元以下的“無人機”廠商,大部分之前是玩具模型生廠商。因為看到無人機的概念在市場上炒得很熱,才跟風“掛羊頭賣狗肉。”他說,真正無人機的入門款,售價都得數千元,專業入門級的至少在數萬元以上。
在易觀智庫看來,中國民用無人機行業缺乏標準的制定,是造成市售產品良莠不齊的主要原因。不過受消費級無人機的熱度推動,該行業正在以幾何級別增長。2014年國內民用無人機銷售額還只有15億元,2015年已躍升至23.3億元,預計到2018年,市場規模有望達110.9億元。中國民用無人機行業尚無細化標準,監管法律體系不健全,存在模糊地帶,目前無人機的“黑飛”現象比較嚴重。
據了解,目前國內無人機生產企業已超過400家,從業人員突破10萬,占據了全球70%的無人機市場。隨著我國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無人機產業將會成為未來市場焦點。
研究機構IDC預測,2019年中國市場消費級無人機出貨量將達到300萬臺,較2016年的39萬臺實現大幅增長。未來三年,無人機將會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其中航拍無人機的出貨量有望增長七倍以上。目前,中國無人機市場尚未成熟,對于希望進入此領域的無人機制造商來說,市場前景廣闊。
管理規定知曉者少 很多無人機都超標
近幾年陜西無人機越來越普及并面向大眾,但很少有人知道部分無人機駕駛須證照管理。在很多人眼里,這就是個大玩具,沒什么規定,更不需要駕駛證,事實卻并非如此。
記者了解到,從2013年至今,中國民用航空局已出臺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輕小無人機運行規定(試行)》等文件。“無人機的駕駛和遙控車相似,是靠信號控制的,如果在飛行期間信號受到干擾就可能掉落或飛丟。”一位飛行器愛好者介紹,失控后就不能排除傷人傷物或擾亂空域秩序的可能。
“民航局下發的文件屬于部門規章,具有普遍約束力和法律效力。”陜西永嘉信律師事務所姬英凡律師說,按照民航局規定,“在室內運行的無人機、在視距內運行的微型無人機、在人煙稀少、空曠的非人口稠密區進行試驗的無人機”由駕駛員自行負責,無須證照管理。
有市場人士認為,除開“室內飛”和“非人口稠密區試驗”這兩條,“在視距內運行的微型無人機”這條界定難度不小。按規定,視距內運行指“處于駕駛員或觀測員目視視距內半徑500米,相對高度低于120米的區域內。”微型無人機則是“空中小于等于7千克”,“嚴格說很多無人機都超標了。”
韓先生的無人機能飛四、五百米,飛行速度能達到每小時70多公里,重3公斤,能對抗4級風。至于超沒超標,他并不清楚只是有些擔心,“其實在天空飛行速度是很快的。雖然都知道不能在機場周圍或者軍事區域飛,但有時候在野外沒法判斷軍事區域的位置,飛行器也可能會誤飛到那里。”
拿正規駕照并不容易 培訓需花費上萬元
那么要想告別“黑飛”,成為合法的無人機駕駛員,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原來想著無人機操作簡單,考個證也費不了多少事,實際上完全想錯了。”上周才首次參加無人機培訓的李峰告訴記者,光是理論課就要學完一本厚厚的書,還要去外場多次實踐試飛,“聽說考試也不容易通過。”李峰說,他參加的是機長培訓,學習要求和需要掌握的理論比駕駛員要復雜一些。
易鷹告訴記者,目前無人機培訓費用分為固定翼和多軸飛行器、機長和駕駛員的不同等級,費用在1-3萬元不等。培訓課時一般在60-80小時,內容包括:民航規章、無人機相關法規、無人機訓練機構的申請流程與審定規則及無人機駕駛員管理平臺等。培訓結束后,舉行理論和實踐考試,合格者獲得由中國民用航空局下屬AOPA協會頒發的結業證書及駕駛員合格證。
“根據不同機型要求,實踐和考試時間加載一起,大約在20-60天左右。”他說,但由于無人機駕駛員資質、訓練質量管理,都是由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中國AOPA)來負責,考試認證也是由協會統一制定,所以,每位學員的考試內容并不完全相同。由于考試非常嚴格,根據陜西前幾期的學員考試情況來看,通過率在七、八成左右。
監管仍存盲區 亟待健全并前瞻立法
隨著無人機“飛入尋常百姓家”,除了對空域秩序和禁飛區域的影響,有關無人機“黑飛”帶來的傷人傷物等隱憂也不得不為公眾所關注。
這并非杞人憂天。去年7月,深圳福田區就發生了一起無人機高空墜落砸壞路邊停泊車輛、險些傷人的事件。今年1月,有網友發微信朋友圈稱,自己在泰國普吉島使用新購買的某品牌無人機時,遙控屏突然黑屏,助理為了救飛機不幸掉到水里,右手也被機翼劃傷。
西北政法大學一位熟悉航空法的專家指出,國內對無人機的相關規范仍散見于部門規章中,這些規章并沒有成體系的法律法規。無論是管理規定、適航標準都顯得滯后,行業指導和監管松散雜亂,并沒有形成完整體系的民用無人機規章及管理體系。
“且不說現行法規對證照管理的界定不夠明確,即便是違規后的處理、處罰也比較模糊。”姬英凡說,比如說無人機違規飛行時危及其他飛行物、地面人員和財物安全,所造成的侵權事件就缺乏前瞻立法。
前述專家表示,由于無人機缺乏完善的實名登記,只要機主不事先申請飛行,誰也不知道飛在天上的這架無人機究竟是誰的。
專業飛手“錢景”可觀 日賺兩千元
記者發現,無人機應用正在各領域迅速興起,包括軍事偵察、公共安全、地質測繪、氣象減災、電力巡查、電影拍攝、農業植保等都在嘗試無人機應用。
無人機飛控手,行業內簡稱“飛手”,也成為不少年輕人的職業目標。“在國外,像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平臺,也在嘗試讓‘飛手’來完成無人機送貨項目。”
唐剛介紹,在國內,有的人取得資質證后,并不一定找固定工作上班,而是靠著這個“手藝”接活賺錢。以普通航拍一場婚禮為例,目前在西安,每天的出場收費大約在兩千元左右。而有固定職業的駕駛員,則和單位開展項目、個人駕駛技能有關,月收入從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據了解,目前陜西省內對無人機駕駛員的需求正呈現激增之勢。最主要體現在部隊、警務偵查、測繪測量、消防救援等機關單位的公職上。另外,隨著無人機“門檻”的降低,一些自由從業者和無人機愛好人士也加入進來,問題就在于,合格的“飛手”還比較少。此前就有團隊曝出“30萬年薪求飛手”的消息。
現實情況是,能夠簡單操控的人不少,但真正掌握各種機型技術、技術高超的駕駛員少之又少。據介紹,西安已經出現月收入數萬元的無人機機長,所從事的高難度項目,甚至能夠代替有人飛機完成工作。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彎道超車:中國電動飛機飛出多項第一
- 下一篇:吉安:泰和興建井岡山機場臨空經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