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尼勒克縣農民花了5000元造了一架“飛機”
尼勒克縣哈特烏孜爾村村民童巴依爾從小就有個夢想,希望開著自己制造的飛機“直上云霄”,現(xiàn)在,隨著自己自制的“飛機”基本構架成型,他的藍天夢,也許會實現(xiàn)。

童巴依爾親自駕駛測試“飛機”動力
今年35歲的童巴依爾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他高中畢業(yè)后靠著自己的聰明能干,養(yǎng)魚、種地,很快成了村里的致富“領頭羊”。但童巴依爾一直有個夢想,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名飛行員。“我們這里有個青年,是一名專業(yè)飛行員,我們把他當英雄一樣看待,我是沒機會成飛行員了,我希望可以駕駛自己的飛機翱翔于天空。”童巴依爾說。
童巴依爾在高中畢業(yè)后就輟學在家務農,利用閑暇時間,他收集資料開始自學木工,漸漸的,童巴依爾的手工制作技藝越來越精湛,家中的門窗 、家具、馬頭琴都是他自己制作出來的。“家里用的割草機也是他自己改造的,他嫌買來的機器不好用。”童巴依爾的爸爸說。
因為愛動手、動腦琢磨,心靈手巧的童巴依爾成了村里的“小發(fā)明家”,這時,他童年夢想開飛機的念頭更加強烈了。2015年3月,他決定自己動手造一架“飛機”。之后,他通過網絡了解飛機的基本構造原理,了解制造“飛機”所需的材料,就開始了造飛機的旅程。
童巴依爾告訴晨報全媒體記者,目前“飛機”的整體框架已基本完工,就差“飛機翅膀”-機翼還沒完成,“因為需要的材料比較特別,還在謹慎地選擇材料,等飛機裝上翅膀,我就能在天空中翱翔了。”

據(jù)了解,童巴依爾“飛機”框架主要由鋼條、發(fā)動機、螺旋槳組成,所有成本花費了他5000多元。“飛機”上焊接的鋼條是花了1000多元購買的;飛機上的發(fā)動機,則是花費2000多元買的摩托車發(fā)動機制作;飛機的螺旋槳,也是花1000 多元在網上買來的。
童巴依爾說,如果一次失敗了,就重新再做一次,他很享受制造飛機這個過程中的樂趣。“我不畫圖啥的,我腦子里有個飛機模型一樣的東西,我覺得他就應該是那樣做的,我就照著做就是了。我希望我的飛機能早點完工,試飛一下。”
已經35歲了卻還沒有成家,有了點積蓄就去買“飛機”材料,這在童巴依爾的父母看來,他是“不務正業(yè)”。
童巴依爾的父親說,兒子農閑時,還能靠手藝在家門口給鄉(xiāng)鄰們制作些家具或彩鋼板房等掙些錢補貼家用。“但最近一年來,兒子開始迷上制作飛機,他還沒有結婚呢,農閑時掙的錢都用來購買飛機材料了。”
童巴依爾的媽媽也“不贊成”他沉迷于實驗飛機,原因則是擔心安全。他媽媽說,半個月前,兒子開著自制的沒有機翼的飛機在家門口道路上試跑時,飛機木制螺旋槳一個螺絲的脫落導致螺旋槳破裂,“這還不是在空中,如果是在空中出現(xiàn)啥事,后果不堪設想。”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