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航空港一年造2億部手機發全世界 小鎮三年變大都市
2015年,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突破40萬噸,增速居全國前列
3年前,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還是一個小鎮。如今,這里的托管面積已經超過了430平方公里,全區人口接近70萬;這里擁有了內陸地區數量最多的全貨運國際航線以及功能最多的口岸;這里生產的智能手機約占全球手機供貨量的七分之一……當年的小鎮正在蛻變為一座現代化航空大都市。
3年前航空港發展路徑已明晰
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批復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4月3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謝伏瞻在發布會上表示,河南將把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作為河南對外開放、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綜合性抓手,作為率先創新體制機制、為全省改革發展探索路子積累經驗的有效平臺。
當時,河南已經為鄭州航空港區謀劃出發展的突破口。謝伏瞻說,航空港區要建設競爭力強的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航空經濟產業體系;建設綠色智慧航空都市,建設內陸開放型航空港區。3年過去了,鄭州航空港區正在朝著當年謀劃的目標前進,謝伏瞻提到的這些重點工作已經初顯成效并已經開始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3年來鄭州機場運量增速居全國前列
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批的當年,鄭州機場貨郵運輸量增速居全國大型機場第一。2014年,鄭州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37.04萬噸,同比增長44.86%;旅客吞吐量1580.54萬人次,同比增長20.29%,客、貨運量增速在全國20個大型機場中均居第一位。2015年,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突破40萬噸、增速居全國主要機場前列。同時,機場覆蓋歐美亞的貨運航線網絡初步形成,鄭州——盧森堡雙樞紐建設初顯成效。如今,鄭州機場引進了UPS、普洛斯、順豐、中國郵政等多家物流貨代企業,開通航線171條,其中全貨運國際航線位居內陸第一。外省貨物已占鄭州機場貨運量的50%以上。鄭州航空港區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港區產手機占全球七分之一
2016年4月1日,中原航空港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確定發起設立“正威科技城智能終端產業基金”,基金規模6億元。該基金將以股權形式投資全球500強企業正威集團在鄭州航空港的全資子公司河南昌威科技有限公司,用于鄭州航空港智能終端手機產業項目的生產運營及相關配套設施。
3年來,隨著富士康的入駐,鄭州航空港生產的蘋果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源源不斷地從鄭州機場運往世界各地。同時,也吸引了酷派、信太、中興等121家手機企業進入。2015年,航空港實驗區手機產量2.02億部,約占全球手機供貨量的七分之一。201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2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對鄭州市貢獻率為32.8%;進出口總額483億美元,約占鄭州市進出口總額的85%,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67.4%;完成電子信息業產值2600億元,約占全省電子信息業產值的72%。這些成績正符合3年前謝伏瞻在北京說的。
成為內陸地區功能性口岸最多省份
2016年3月3日,由鄭州海關、省發改委、省財政廳、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10家單位組成的聯合預驗收小組,一次性通過對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三期的預驗收,標志著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加快推進外向型經濟發展將迎來新的里程碑。
2015年2月,河南電子口岸上線運行后,初步形成了集通關、物流、商務服務于一體的大通關信息平臺,海關與檢驗檢疫“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通關”的協作機制,大大提升了口岸通關效率。如今,河南電子口岸中心已將河南與全國關區連在了一起,2014年以來,河南省相繼獲批肉類、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汽車整車、糧食、水果、澳大利亞供宰活牛、種子苗木等進口指定口岸,河南已成為我國內陸地區功能性口岸最多的省份。
“三年打基礎”目標實現今后發展更可期
2016年2月17日至18日,時任省委書記郭庚茂,時任省長謝伏瞻等領導到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調研時,對鄭州航空港3年來已取得的成績感到欣慰。
謝伏瞻對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說,航空港實驗區作為我省打造區域競爭新優勢、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突破口,作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強大引擎,在全省發展大局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要進一步謀劃好未來發展,在支撐帶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郭庚茂指出,經過各方面的積極努力,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三年打基礎”的目標如期實現,總體成效突出,發展態勢比預想的要好,航空港實驗區已經成為河南自身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一張靚麗名片。實踐證明,省委省政府實施航空港實驗區建設的決策是正確的,我們應當堅持推進,爭取更大成效。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