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整合空中救援力量 推動無人機飛艇救援
我來說兩句(0)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分享 各區每年至少新建1處應急避難場所,700個社區應急志愿服務站將覆蓋全市,災害預警手機APP幾秒內推送預警信息……近日,北京市正式發布《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應急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和《北京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2016年修訂)》(以下簡稱《預案》)。未來五年,北京市應急體系各環節的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水平將明顯提升,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推動無人機飛艇參與緊急救援
2014年10月,市紅十字會在全國率先引入空中緊急救援保險機制,利用航空醫療救援直升機開展航空救援業務。
據市應急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將積極整合空中救援力量,推動無人機、飛艇等新技術應用,完善警用、消防救援、衛生急救、紅十字急救等空中救援指揮調度和綜合保障機制,擴展突發事件應對范圍。“目前我們直升機的最大航程是800公里,可以覆蓋全市,如果到周邊省市進行救援,空軍相關部門會為我們提供空管航線、氣象、加油等飛行保障。”市公安局警航總隊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我們的響應要求是接到緊急救援任務后30分鐘即可起飛。”北京市還將加大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科學設立起降點,大力建設政府航空隊基地和臨時起降點。利用部隊和民航空中救援資源,研究建立空地應急指揮調度機制。
同時,《預案》中要求,公安、消防、衛生計生和紅十字等部門和單位,積極加強空中救援力量,建立健全空中救援指揮調度和綜合保障機制,提高空中應急救援能力。據介紹,目前航空救援分為四個等級,一是緊急情況,遇重大突發、交通事故將緊急啟動;二是轉運,即醫院之間的轉移重癥病人;三是演練,配合各地各方進行應急演練;四是特殊任務,如器官移植等。
各區對突發事件可提級預警
2013年5月,由市應急辦、市經信委和市氣象局聯合研發的“北京服務您—應急信息快速發布系統”正式運行。如暴雨、暴雪、交通事故等突發災害和預警,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提示信息,天氣預報、交通出行等內容,都可以通過該手機客戶端第一時間發布。
據介紹,目前北京市約有3000萬手機用戶,以前向公眾發布信息都是采用常態手機發短信功能。受到系統運行速度的限制,要全部發一遍信息,需10個多小時。而現在安裝了“北京服務您”APP的手機用戶,幾秒之內,就能收到相關預警信息。
另據介紹,2014年底,懷柔區率先建立了區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分中心,統籌協調全區的預警信息發布工作。“十三五”期間,其他區將因地制宜,設立本區域的預警信息發布分中心,實現市區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全覆蓋。市級是協調統籌全市部署,區級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細化。例如突降暴雨,全市預警可能是橙色預警信號,而區級可以根據情況提升等級,更有針對性地應對。
記者還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市地震局會同天津市、河北省地震局,整合京津冀區域監測資源,建設京津冀地震速報預警中心,建成以測震和強震臺站為骨干、地震烈度儀為補充的京津冀區域地震觀測網絡系統,顯著提升全區域地震監測能力和定位精度,實現地震預警、地震超快測報和儀器烈度速報。此外,北京市將建設水、電、氣、熱、軌道交通、通信等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和關鍵資源的應急保護系統,與“北京服務您”客戶端進行對接,實現震情和地震預警信息快速發布。
各區每年至少新建1處應急避難場所
《規劃》提出,將建設北京城市綜合應急指揮中心,為京津冀協同應急、巨災應對、重大活動保障、城市運行監測等工作提供指揮場所和硬件支撐。
《規劃》中明確提出,推動市、區應急避難場所專項規劃編制納入城市建設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市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認定、管理、監督檢查和保障工作機制。完善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標準,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及時對符合標準的應急避難場所進行認定,并每2年組織一次核定;制定配套的疏散安置預案,積極開展應急演練。
“十三五”期間,16區至少要新建1個Ⅰ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每年至少建設或認定1至2處符合相關標準的應急避難場所。在西城區、通州區、大興區試點的基礎上,重點推進城六區人員疏散掩蔽標志設置,建立相關標識標牌,實現緊急狀態下人員快速疏散掩蔽。
“十三五”期間,全市將試點建設700個社區應急志愿服務站;每個社區(行政村)至少配備1至2名災害信息員,全市災害信息員數量達到15000人。
《規劃》要求,經過5年建設,全市注冊應急志愿者規模達到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的2%;每個社區(行政村)每年至少開展4次以上的居民綜合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培訓,開展1次火災或地震等方面的應急避險疏散演練;各級學校每年組織開展2次以上的應急演練,確保每名學生每年接受公共安全與應急知識教育的日常教學和實踐活動時間累計不少于8個學時。
擴建新建2至3個備用電廠電源
在應對巨災方面,《規劃》明確提出了提升應對巨災的能源保障能力等5項任務。健全熱、電、氣聯合調度指揮機制,實現極端嚴寒天氣、天然氣資源短缺等情況下的全市熱、電、氣的應急聯合調度。
此外,還將提升電力系統抗災與恢復能力,擴建、新建2至3個具備大面積停電后能夠自恢復供電功能的電廠電源,優化多條“黑啟動”路徑,提升大面積停電下快速啟動能力;加快推進陜京四線和北京市天然氣外環管網建設工作,增強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推進北京市周邊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設施基地建設。優化完善應急備用熱源建設方案,研究保留部分燃煤機組,提升應急供熱保障能力。
《預案》還新增城市生命線類企業對重要城市運行信息的收集報送職責,要求供水、排水、電力、燃氣、熱力、地鐵運營等城市生命線類企業應第一時間收集并向市應急辦和市相關部門報送突發事件、城市運行信息,以及涉及安全穩定的和其他敏感信息。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