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首個核準批復的通用飛機項目在蕪湖正式投產
2014年10月,國務院首次將新建通用機場項目、擴建軍民合用機場項目、6噸/9座以下通用飛機和3噸以下直升機制造項目等航空相關項目,下放省級政府管理。而蕪湖鉆石飛機項目是國家核準權下放后,安徽省核準批復的第一個項目。
引進兩條“鉆石”生產線
陽春三月,暖風拂面。4月14日,在蕪湖縣,通用飛機制造商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蕪湖鉆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已是一片忙碌,在操作臺上,復合材料工藝師龍雨正小心翼翼地給飛機水平尾翼鋪層。自從年初投產以來,這位來自成都的小伙子就一直忙著工作,很少有機會回家看看,為的就是趕上年中試飛目標。
按照圖紙的尺寸要求,龍雨將裁剪好的碳纖維布平鋪開來,輕輕地刷上玻璃膠,緩緩地覆蓋一層碳纖維布,再蓋上保護膜,在輥壓條的來回推動下,兩層纖維布里氣泡慢慢退去,在膠的粘力作用下,兩塊纖維布逐漸合為一體,經過如此反復的十幾次操作,少則四五個小時,多則十幾個小時,一個水平尾翼漸漸成型。“復合材料風阻小,結構輕,經過固化后其韌度、強度和使用壽命均超過金屬材質。”
“我們引進的兩條生產線來自奧地利鉆石飛機工業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在全球通用航空飛機制造業中排名第三,業務遍布北美洲、歐洲、亞洲和大洋洲等地,具有很高的行業地位。”蕪湖鉆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管偉林說,中電科急需尋求一款飛機作為他們航空電子搭載平臺,而奧地利鉆石在新型噴氣式飛機開發方面投入太大,于是希望通過售賣成熟機型生產線的方式回籠資金,經過多輪談判,雙方達成合作。
在項目落地過程中,蕪湖上演了一出“無中生有”的好戲。“雖然當時蕪湖在通用航空方面還是一片空白,但一張白紙才能繪出最美的圖畫,何況我們在相關配套、技術人才和區位等方面有些基礎,加之蕪湖宣城機場即將開建,發展通用航空迎來難得發展機遇。”蕪湖航空產業園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李小年介紹,2013年3月份,蕪湖市在獲悉這個項目后,經過不懈努力,從眾多競爭者中勝出,取得了奧地利鉆石飛機公司獨家談判權。
消化創新形成核心競爭力
通用航空產業,是我國一個沒有放開發展的大產業,也是各省市爭相發展的新熱點,目前多地正在規劃建設航空產業園,力爭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明確,要突破新型航空材料、航空發動機關鍵部件、液壓系統、燃油系統、雷達系統、航空電子等關鍵核心技術;鼓勵研制民用支線飛機、直升機、無人駕駛飛機等,力爭實現中小型飛機整機制造技術的新突破。
隨著我國低空空域管理的改革和逐步開放,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迎來難得機遇。安徽省《“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到2020年,形成以合肥新橋機場為中心,支線機場為節點,通用機場為補充,覆蓋全省、輻射周邊、通達全部及部分國家的民用航空網絡。其中,將新建蕪湖宣城、安慶、蚌埠、亳州、宿州、滁州等民用機場,改擴建阜陽、九華山機場,建設岳西、廬江、涇縣、黃山風景區、蕪湖三元通航機場等若干通用機場。“這將釋放數千億元的整機市場需求,而與通航配套的運營、維修、培訓市場規模同樣是千億級。”管偉林說。
“如果只滿足技術引進后帶來的短期經濟效益,不重視再創新,就會形成‘引進-落后-再引進’的惡性循環。”管偉林表示,將對引進的技術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發展新產品、新技術,打造關鍵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在現有單發兩座、雙發四座兩款主打機型的基礎上,我們還將研發6座和8座等新機型,并開展培訓、管理、維修等服務,打造全新產業鏈。”
據了解,為了打造真正的“中國造”通用飛機,這家企業集聚各類創新資源,成立了飛機設計研究院,并申報了多個重大科技專項。據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洪雨寧介紹,公司目前在生產復合材料機身方面已經完全國產化,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航空發動機方面,已與奇瑞合作開發主要性能指標居于世界前列的通用航空發動機,以取代進口發動機。
打造千億元級產業園區
通用航空產業鏈條長、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廣闊。“上游是通用航空裝備制造、通信導航等,中間是通用航空運營、飛行訓練、通用航空發動機及零部件制造、機場管理等,下游是飛機維修、航材租賃、人工增雨、航空旅游等。”省發展改革委有關人士指出,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對于推進安徽省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與其他一些行業相比,航空產業的發展帶動更大,一般來說投入產出比例高達1∶10,技術轉移比為1∶16,就業帶動比1∶12,遠高于汽車等裝備制造業。”管偉林告訴記者,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我國需要通用飛機將超過1萬架,年均復合增長率20%左右,上下游產業鏈將迎來難得的黃金發展期,如果按照每架飛機平均價格300萬元測算,上下游產業將帶動超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我們將按照產業鏈培育模式引進國內外優質項目,加快產業集聚,著力打造一個全產業鏈的通航產業園。”李小年表示,將圍繞鉆石飛機這個龍頭,立足產業基礎條件,從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出發,瞄準美國、俄羅斯、捷克等航空強國,加大招商引資與國際合作力度,盡快形成通用飛機整機制造能力,推動通航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目前已吸引了包括整機制造、發動機、航空部件和航材等30個關聯企業入駐,總投資額超過180億元,集聚效應初現。”李小年說,產業園的建設目標是千億元級,計劃到2017年實現300億元,再經過5到10年的努力,打造千億元級產業園區。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