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飛行家在田野中建起了一座飛機博物館
在田間,他駕著自制的旋翼機,起飛、盤旋,于青山隱隱的云蒸霞蔚之中,肆意地刺破天空、越過日頭,猶如一曲華爾茲。
飛天結束,輕松降落。他開車把旋翼機拉回去——用四個輪子拖曳兩枚頎長空靈的翅膀,就跟別人遛狗似的,一路與拖拉機、雞鴨狗、蓑衣老漢交錯,就這么酷炫地回家了。
記者目睹這一派魔幻后現代主義畫面,于他只是尋常日子里的等閑消遣。
2009年,本報副刊《傾聽人生》欄目曾講述衢州飛行愛好者徐斌的故事——高二退學的他,秉著濃厚的興趣,從20歲開始自制飛機。用了11年時間,經歷逾千次的練習,在2006年的初夏,終于駕著自己的飛機一飛沖天,成為中國國內自制飛機并且成功起飛的民間第一人。
朋友們羨慕地開玩笑說:“作為空中司機,你是典型的駕校除名、自學成才。”
這并不是故事的收尾。
近日,我們再度接到徐斌的電話,請記者去看看他新折騰的飛機博物館。
高速出口的飛機博物館 好奇客絡繹不絕
徐斌告訴記者,2009年“傾聽”之后,一直沒消停過:2011年至2013年間,又自制了幾架旋翼機,包括一架空重80千克的單發發動機飛機,一架空重115千克的單發發動機飛機,一架空重115千克的雙發發動機飛機。他也開始承攬一些業務:廣告片航拍、地產樓盤與風景區鳥瞰素材、體育賽事實時航拍、數字化地理環境測繪、空中游覽服務、農林噴灑業務,并為全國各地的飛友提供遠程技術支持。
面積逾500平方米的飛機博物館是2014年11月開始折騰的,徐斌在高速出口附近租下這片空房,籌建“麗天航空館”,這是中國民間航空第一館。他向全國各地的飛友購買自制飛機作品,其中廣州飛友自制的一架雙座自轉旋翼機就花了40萬元,已經改裝為農林噴灑機,可載藥100千克,一次飛行可以噴灑10分鐘,能噴500畝農林,非常實用。
我們談話時,不時有自駕客探頭探腦進來,興致勃勃地和飛機們合影留念,有些爺們還打聽著“咱也來一架玩玩?”
消費升級已顯雛形 低空飛行的需求非常大
我問他:為什么要花大錢做飛機博物館?
徐斌希望給好奇的人們做些科普——其實,飛行,并不是那么遙不可及的。在發達國家,低空飛行已經是非常普及的娛樂項目和商業行為。目前西方發達國家有許多知名的旋翼機品牌,家庭自制的旋翼機更是不計其數,在美國就有近50個旋翼機協會,會員上百萬。中國在這方面還是一片空白,但消費升級已顯雛形,低空飛行需求非常大,“只要你試過就知道,飛是會上癮的。很多人都在夢中飛翔過,這說明飛天是人類本能的追求。”
目前,這個飛機博物館還處于初級階段,未來這個飛機博物館將具備很強的參與性:你可以在此觀摩一架飛機的構建和組裝,可以感受離地一米的安全飛行(有繩索牽引),可以欣賞徐斌和飛友們的歷次試飛視頻,從笨拙到流暢到炫技……
此外,他還打算造一架最輕的雙發旋翼機,去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因為——“我的學歷只有高中,希望能有一個過硬的記錄,來證明自己。”
名詞解釋:
何謂“自轉旋翼機”?
這種飛機吸取了固定翼飛機的螺旋槳推進和直升機旋翼起降的兩大特點,旋翼無傳動系統,使得其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便于收藏。旋翼機的旋翼靠前方的來流吹動,始終處于“自旋”狀態,向前飛行的動力由螺旋槳提供,飛行中一旦失去動力,飛機的慣性運動在下滑中引起的上升氣流推動旋翼轉動,飛機能夠在飛行員的操作下平穩安全降落。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