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貿區申報進展順利 方案契合“一帶一路”
進入“十三五”開局之年,成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將在哪些方面一鼓作氣、動真碰硬?
2014年以來,成都市委先后出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并編制了《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近90%的改革任務確定在2017年底前完成,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施工圖。同時,制定了2015年、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點和臺賬,細化年度改革重點任務,明確了每年改革的抓手和工作指南。
記者盤點發現,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成都的公共服務、審批改革、全域開放和生態文明等方面的改革亮點頻現。值得關注的是,成都在全國率先啟動上海自貿區改革經驗復制推廣工作。目前,國務院布置的29項已完成27項,地方借鑒推廣的6項有望在全國率先完成。相關負責人稱,成都的自貿區申報進展順利,已從9大重點改革領域提出178項改革舉措,使申報方案更加契合“一帶一路”、創新驅動等國家戰略,更加體現內陸開放和四川特色。
公共服務
優秀教師可“穿梭”上課特殊學生入學財政全埋單
在成都市金牛區,幾個學校可以共享一名優秀教師,這些老師們能在多所學校間“穿梭”上課。
這種授課方式,是成都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早在2014年,金牛區已創新性試行了“教師輪崗走課”制度的探索。金牛教育局將轄區內18所學校分為行知學區和茶店子學區兩個學區試點音樂、體育、美術以及信息技術四個學科的“輪崗走課”。為了不耽誤學校原有的課程和教學進度,金牛區的“跨校走課”將課程定在了每周五,每月開展1—2節課。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報名參加這些課程。
而在去年,金牛區的老師們“走課”數量達到1128節次。同時,還創新建立金牛教育網絡集團校,通過線上“走課”深度整合名師資源,實現“多點、多校、多班、多人”受益。在建立激勵機制上,將“走課”教師納入名師隊伍建設,對到涉農薄弱學校、民辦學校兼課達半個工作量且教學效果良好的走課教師,在崗位聘用、評優選模時優先推薦。
除了金牛區,雙流區的教育改革也走在成都市前列,作為全國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雙流探索出了一條“四維聯動”的改革路,完善了區域特殊教育發展格局,為區域特殊學生提供了多元的教育選擇。確保了區域每個特殊學生公平共享優質教育。
在這里,特殊學生上課不用給學費,他們的學費及生活費由財政全額支付。去年,特殊教育學校及普通學校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已提升為每生9000元/年。
審批改革
下放審批和服務事項46項成都市本級行政許可項目減至105項
從今年起,成都市建設領域再出臺相關措施,優化、精簡一批包括施工許可證等在內的辦事要件和流程,涉及簡化的要件和流程一共19項,為項目開工提速至少2個月。行政審批精簡后的高效省時,讓成都諸多企業節省了時間,平均每項節約時間3到5天。
事實上,建設領域優化、精簡辦事流程,是成都行政審批改革的一部分。這種改革既包含行政審批、投資審批、職業資格、收費清理,還包括商事制度、依法行政等內容。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成都市本級行政許可項目從1166項減少到105項;清理、取消職業資格272項;精簡行政審批前置條件414項、前置中介服務項目259項;承接下放事項5項、取消82項、下放審批和服務事項46項。在徹底終結非行政許可審批上,成都共全面清理國家級、省級和市級設立的仍在實施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166項。
同樣,在成都的建設領域,傳統串聯式審批方式已經被打破。成都市將27個市級部門的40項審批環節進行整合,形成由國土、發改、規劃、建設等4個部門牽頭的5個審批節點,減少審批環節15個、申報材料16項,辦理時限由160個工作日減少到70個工作日,成為全國大城市中效率最高、環節最少、時限最短的并聯審批之一。
全域開放
成都自貿區申報進展順利方案契合“一帶一路”有四川特色
在全域開放上,成都正在申報自貿區,試圖通過自貿區,讓成都乃至四川加快融入國際經濟版圖。
記者了解到,成都作為四川建設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城市,“準自貿區”比較優勢已經形成。2014年,成都在全國率先啟動上海自貿區改革經驗復制推廣工作。目前,國務院布置的29項已完成27項,地方借鑒推廣的6項有望在全國率先完成。
此外,對外大通道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天府新區新機場即將開工,雙流機場不斷擴容優化;蓉歐快鐵、中亞班列、國際航線運輸能力持續增強,貿易運輸成本優勢逐漸明顯,積極融入世界貿易體系的各項條件更加完備。
相關負責人透露,成都版自貿區的定位是:建設內陸改革開放合作先行區、建設貿易發展轉型示范區、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生態區。具體來看,將深度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德、中韓、中法、新川等國際合作園區共建進程,增強內陸地區主動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能力。
同時,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帶動西部地區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裝備制造和優勢產業走向“一帶一路”,形成雙向合作、互利共贏的產業合作新模式。
該負責人稱,目前成都的自貿區申報進展順利,已從9大重點改革領域提出178項改革舉措,使申報方案更加契合“一帶一路”、創新驅動等國家戰略,更加體現內陸開放和四川特色。
生態文明
環城生態區2020年建成成都317個鄉鎮設立基層環保機構
在成都的全面深化改革中,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
2012年,自成都啟動環城生態區建設后,一座座小型水庫和濕地的開放,讓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市民,有種公園就在家門外的感覺。
未來5年,成都的小型水庫和濕地還將會更多。作為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成都將以綠色發展為理念,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把生態系統作為綠色基礎設施來打造,讓市民享有更多的綠色福利、生態福祉,讓成都以更優美的城市面貌展現于世人面前。
據了解,成都環城生態區將于2020年建成。屆時,市民乘公共交通30分鐘即能享受到環城生態區內的山地、森林、湖泊和濕地。
與此同時,成都還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全市317個鄉鎮(街道)建立基層環保機構,成為全國范圍內在全域實現環境保護管理網格化、標準化、系統化、全覆蓋的首批地區。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