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民租賃布局通用航空 5年欲建設百座機場
進口大片里主角受傷,直升機呼嘯著前來救援,這樣的場景你是否想過也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邊?這種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稱為通用航空,除了醫療、救援,還可以用于工業、農業等產業作業,科學實驗、教育訓練等等方面。
本月中旬,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的目標,使通用航空業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
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副司長任虹介紹,近年來我國通用航空業發展迅速,但總體上看,我國通用航空業規模仍然較小,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進展緩慢,航空器自主研發制造能力不足,通用航空運營服務薄弱。
國家層面鼓勵,企業也立即行動了起來。5月23日,中民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租賃)發布了“5300計劃”,即未來5年將完成針對通航產業三個重要板塊的投資,包括支持建設100座正規的通航機場,投資采購100架直升機,投資扶持100家具備承接空中緊急醫療救援任務能力的醫院。
中民租賃董事兼副總裁何敏對記者介紹,目前公司已簽約采購了直升機近50架,而這個數字還將在今年底前大幅提高。
航空器數量遠遠落后
在美國,如果從事故現場撥打免費電話,空中救護可以在20到40分鐘內即可組隊出發,緊急情況下無論傷病員有無支付能力均進行空中運送。德國更厲害,其國土內任何一地都可以在15分鐘內得到航空救援服務,救援用直升機服務于其基點醫院50KM半徑的范圍之內。
然而在我國,因為堵車、路遠等因素造成治療延誤的情況卻屢屢發生。截至2015年底,通用機場超過300個,通用航空企業281家,在冊通用航空器1874架,2015年飛行量達73.2萬小時。
1874架是通用航空器的總數字,用于醫療救援的直升機數量就更是少之又少。何敏認為,造成我國直升機救援市場發展滯后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成本較高、運力不足,另一方面,當前政策層面也缺乏與航空救援系統配套的規范體系。
《意見》提出,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多種方式、多方籌資,加大對醫療救護、應急處突、防災減災、偏遠地區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區運輸服務等通用航空公共服務的經費保障力度,擴大通用航空領域政府購買服務的范圍,完善現有補貼政策。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通用航空業,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運營通用航空。
從國外已有的例子來看,政府資助可以解決一部分費用,社會捐助也是重要的資金來源,但最核心的還是保險力量。“航空醫療救援可以通過與保險公司合作,作為一個險種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里。”何敏介紹,中民租賃也正在積極尋求與保險公司的合作。
中民租賃提“5300計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用航空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高遠洋介紹,2013年到2015年,平均每年都有超過300架新的通用飛機進入我國,一個越來越突出的問題是,通用機場奇缺,沒有機場可以供其起降。
《意見》確定,到2020年,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基本實現地級以上城市擁有通用機場或兼顧通用航空服務的運輸機場,覆蓋農產品主產區、主要林區、50%以上5A級旅游景區。同時也提出,鼓勵和加強通用航空在搶險救災、醫療救護等領域的應用。
中民租賃提出的“5300”計劃中則是針對這一部分。除了5年內投資采購100架直升機外,還將投資建設100座正規的通航機場,并投資扶持100家具備承接空中緊急醫療救援任務能力的醫院。
有了飛機,也有了機場,直升機還面臨著空中管制。本次發布的《意見》提出,擴大低空空域開放,對執行應急救援、搶險救災、醫療救護與反恐處突等緊急、特殊通用航空任務的飛行計劃,應隨報隨批。
在我國,航空租賃已經是一個較為成熟的行業,但專注從事通用航空租賃業務的企業,中民租賃還是第一家。記者了解到,該公司自去年開始布局直升機租賃業務,目前已經簽約近50架直升機,這個數字到今年底還將迅速攀升。
何敏認為,從業企業支持行業自身的發展,加上金融資本的力量,可以共同促進國家政策的完善和規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