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白云:創新宜居空港區 第一要把環境做好

馬文田就白云區定位等問題接受采訪。
今年8月4日,中共廣州市委十屆九次全會提出著力建設廣州成為樞紐型網絡城市的宏偉構想。這次市委全會對強化三大國際戰略樞紐功能(航運、航空、科技創新),優化提升“一江兩岸三帶”作了重點部署。白云區委書記馬文田前日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出,圍繞建設與廣州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相適應的都市區總目標,白云區要加快建設創新宜居空港區。白云區的創新體現在民科園,而宜居則要體現在生態、環境和交通幾個方面。
“(政府)提供好服務使群眾生活舒服一點,使白云的可居性強一點,我覺得這才是宜居的應有之義。”馬文田對媒體著重解讀了“宜居”的含義。另外,對于企業層面,馬文田介紹,接下來,白云區還將著重在拓展企業服務平臺上下功夫:目前已經著手準備在白云新城CBD建立專門的管委會,為總部經濟成長提供專業化、精準化、優質化的服務管理;將來條件成熟了,還要在白云綜合服務功能區,謀劃建設大型的政務服務中心,進一步強化、細化企業服務功能。
談三大樞紐建設 未來白云新城面積要翻兩番
記者:廣州市提出建設三大樞紐,在航空經濟發展方面,人和鎮是航空的主要陣地,白云新城也發展相關的航空產業,這兩塊連在一起的航空產業在白云區發展有什么規劃?
馬文田:從白云區來講,白云區首先是航空樞紐的所在地。廣州市提出建設三大樞紐,科技創新樞紐,白云區有一部分是節點,或者說是樞紐的一部分,就是民營科技園。航空樞紐是眾所周知的,白云機場因地處白云區而得名。航空樞紐位于白云區,按照廣州市建設為樞紐性網絡城市的要求,廣州市的布局清楚以后,白云區的布局也就清楚了。白云區北部是新機場,南部是老機場(舊址),新機場發展臨空產業,老機場也就是現在的白云新城,是白云現代服務產業集聚區,這部分的定位就是做現代服務業,而且是以生產業服務業為主。
位于這兩個部分(新舊機場)的南部地區,即嘉禾望崗、黃石、云城和景泰。在我們的規劃中,白云新城不只是白云舊機場的9平方公里,上述的區域范圍是38平方公里,是白云區要發展的一塊區域。白云區離機場最近的是人和鎮,鎮里自身也提出要打造航空小鎮,以后把臨空產業里的一些高端要素集聚到航空小鎮里邊來,發展臨空經濟。
談白云區的定位 用“創新”“宜居”差異化發展空港區
記者:白云區發展的定位是創新宜居空港區,請問如何解讀這個定位呢?
馬文田:白云區的轄區內老機場在,新機場也在,所以定位第一個就是空港區。其次,白云區現在的在冊人口92.8萬,實際上管理的人口,區、市公安局給的數據是313萬,加上不在冊的流動人口,停留6個月以內大概還有100萬左右,總是大概是400萬到450萬人。這450萬人要居住,而且希望住得好一點,所以我們就提出,在空港區前邊加一個定語,就是宜居空港區。另一個定位就是前面跟大家介紹的,不單機場在我們區,科技創新樞紐在我們這里也有,創新驅動,所以我們在宜居空港區的前邊再加一個創新。
白云區本來就是一個空港區,我們把自己的特色再加一個,就是宜居的。然后,和現在的經濟發展形勢再對應一下,就是創新的。所以我們定位為創新宜居空港區。
談打造宜居環境 更主要的是給住保障房的群眾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
記者:針對白云區的定位,您可否再就“宜居”兩個字再做一個詮釋?
馬文田:白云區提出“宜居”,人多是其中一個方面,初步統計白云區有16個廣州市的保障房安置點,針對這16個保障房安置點,我們要為這些保障房居住的人提供服務。提供好服務使群眾生活舒服一點,使白云的可居性強一點,我覺得這才是宜居的應有之義。
宜居主要涉及幾個方面,第一要把環境做好,現在我們正在做流溪河的截污和其它方面的一些水處理;第二是生態方面,比如公園、濕地,這是把生態環境做得更好一點;第三,宜居還要把交通做得更好,“十三五”期間,我們還要繼續在加強區域內部路網和對外交通疏解能力上狠下功夫,推進及配合好總投資3764億元的11個軌道交通項目、2個客貨運樞紐項目、8個高快速路項目、22個重點市政道路項目。
公園方面,我們有白云湖。我們在白云湖專門成立了一個街道,把白云湖周邊的環境先保護起來,再發展好。交通好了,環境變好了,有公園了,大家的宜居環境就會好了,宜居環境好了白云區就適宜創業,更適合居住了。不但給買商品房的人提供了一個好的居住環境,更主要的是給我們住在保障房的群眾提供更好的人居環境,包括出行環境,包括周邊環境。
管理樣本 外地人和本地人在三元里如何走向融合之路
抗英古廟遺址、現代化商住小區、擁擠的城中村握手樓、林立的批發商城……歷史與現實并存于三元里街這片熱土上,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比例嚴重倒掛,社會治理長期以來是基層政府管理的一道難題。
近年來,外來人員與本地居民的融合讓人大開眼界。去年7月,三元里街融合社區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了“五個一工程”,即“創建一個融合社區工作站、一個來穗人員共治議事會、一支來穗人員志愿者服務隊、一所來穗人員融合學堂、一個來穗人員黨支部”。
就拿共治議事會來說,以后像要不要建社區微公園、怎樣把社區環境建設得更好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將拿到共治議事會上,由社區居民、來穗人員共同說了算。16年來一直住在松柏新村的來穗務工人員劉紅艷做夢都沒想到有一天她會作為社區代表,與本地村民平起平坐一起議事。她表示,希望通過共治議事會幫助來穗人員解決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融合學堂的開辦也吸引了不少來穗人員的參與。課堂不僅成為來穗人員學習技能的地方,更成為了難題的發聲地。上課之余,外來務工學員與當地居民、區來穗局相關負責人共同交流,圍繞社區治理等問題展開討論。漸漸地,來穗人員的自我認知發生了改變,從被服務者變成了服務者,甚至成為三元里街的重要服務力量,經常活躍在多種志愿服務活動中。
對此,馬文田感受頗深,他認為,真正想實現一個地區“干凈整潔平安有序”,核心還在于產業結構調整,通過產業結構來調整人員結構,不同的產業需要不同的人員,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帶動人口結構調整,才是治本。產業結構調整有個過程,不是一天完成的,通過產業不斷轉型升級,來實現人口資源需求的轉變,人口的素質也就不斷在提升。“實際上我們還要主動去做包括教育——融合社區實際上就是教育提醒,包括社區化的內容,外來人口融合到里面去,當地人也要融合進去,融合社區,是解決文化多樣性的問題”。他告訴記者。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