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產業:“賠本賺吆喝”中的期待
第二屆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媒體日活動近日在北京市密云縣通航機場舉行。然而,記者采訪發現,航賽活動熱鬧非凡,企業卻只當“賠本賺吆喝”。部分企業負責人看好行業發展,但坦陳通航產業尚在市場培育階段,企業發展緩慢。
北京市2011年制定了《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2011年~2020年)》,致力于將北京建設成“國內通用航空領導者,世界通航產業重要承載區和世界通航產業亞太地區的中心”。北京市各區縣應聲而動,平谷區、密云縣等先后獲批開通通航機場,并致力于打造通航產業園。
北京華彬天星機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喬治·海因茨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等先后進駐密云通航產業園。密云通航機場目前由北京華彬天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開發,擁有半徑5公里的合法空域,能夠滿足直升機及噴氣機以下的小型固定翼飛機起降條件。
華彬公司副總經理趙軒告訴記者,目前國家低空空域改革、產業轉型升級等政策導向釋放了行業利好,不少人看好通航市場。“但市場情況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樂觀。”趙軒說,“全國目前有100多個通航機場,盈利的寥寥無幾。通航市場的培育、發展需要一個長期過程。”
通航飛機要起飛,航線、機場、飛機、買家是四大要素。然而,除了正在醞釀的低空空域改革方案之外,我國通航機場數量少、分布散,飛機制造企業審批難,私人飛機市場認知度低等也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因素。
華彬公司在提供通航相關服務方面下足了功夫,開設了私人飛機駕駛培訓、緊急救援訓練、飛機維修服務、旅游、公務包機服務等。然而,這些服務也難賺錢。“我們針對私人飛機駕照的培訓課程收費20萬元,但飛機運行成本算下來都要比這個多。”華彬公司總飛行師曹威說,“這是個‘燒錢’的行業,大把企業進來很短時間就銷聲匿跡了。”
喬治·海因茨公司董事長陳偉告訴記者,公司已在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省市設立了分公司或生產基地,并簽訂了飛機生產訂單,但盈利“還需要時間”。
“小型飛機現在是求大于供。如果政策放開,這個市場將釋放巨大能量。”陳偉說,“但政策放開、觀念轉變的過程有多長,誰也不知道。”
談及發展,兩位企業負責人都表示目前是“摸石頭過河”,希望國家盡快明朗相關政策,扶植通航產業發展。
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專家認為,除了定期運輸乘客和貨物的空運服務以外,所有民用飛行都可以劃入通航范疇,包括個人休閑飛行、商務航空、直升機緊急服務、農藥噴灑及害蟲防治、航空攝影測量等。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國產大飛機C919力爭后年底首飛
- 下一篇:中國首個國際化專業飛訓展在深圳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