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掀起航空公司熱 多家航空企業將獲批
自2007年中國民用航空局(下稱“民航局”)發布暫停受理新設立航空公司申請的通知以來,一直沒有新航空公司進入航空市場。但近期以來,隨著民航發展的提速,不少地方正摩拳擦掌,準備成立地方航空公司,加快當地航空經濟的發展。
在地方航空公司密集籌備的背后,地方政府的推動與這次民航局“松綁”有很大的關系。“我覺得現在建立自己的地方航空公司,對航空公司、對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是極好的。”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說。
6年后新航空公司紛紛沖刺
今年5月以來,民航局已經批復了兩家新建航空公司的籌建請求,分別是瑞麗航空和青島航空。這是2007年民航局暫停審批新設航空公司申請以來,首次發出明確信號,地方航空公司審批或將打開大門。
民航局官網顯示,云南景成集團有限公司申請籌建瑞麗航空有限公司已于5月6日經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初審同意。擬籌建公司申請的注冊資本為6億元,云南景成集團有限公司以現金出資6億元,占注冊資本的100%。
5月17日,青島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亦獲批復,經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初審同意籌建。擬籌建公司申請的注冊資本為10億元,其中南山集團有限公司現金出資5.5億元,青島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現金出資2.5億元,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飛機作價出資2億元。
距離2007年民航局明令暫停受理設立新航空公司申請,至今已過去6年。
2007年,民航局發出通知,以“人員數量、人員素質、基礎設施、綜合管理能力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為由,在2010年前暫停受理新設立航空公司的申請。
2010年,在重啟審批約定的大限將至時,鯤鵬航空爆發伊春空難事件,直接導致民航局再次宣布將繼續暫停受理新設立航空公司的申請。
此次重新開閘,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地方航空公司涌現。除了瑞麗航空和青島航空外,海航集團已成立5個籌備小組,欲在短期內突擊拿到民航批復。按照海航集團的計劃,此5個籌備小組分別負責烏魯木齊、黑龍江、長安、福州、廣西5家新航空公司的組建工作。
其中擬投資20億的福州航空是規模最大的一家,由四家公司聯合成立,擬注冊資本20億元,由海航出資12億,占比60%;福州國投出資4億,占比20%,另外兩家各出資2億,各占比10%,其中一家為福州籍地產大佬黃如論旗下的世紀金源。
海南航空相關負責人士對本報表示,“海航愿意與各地方政府開展合作響應,這也是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提出的以民航資源拉動地方經濟的要求。”
地方政府掀起航空公司熱
地方政府對于發展航空業的熱情多年未變,近期在投資驅動之下,熱情更是有增未減。此番民航局重開審批渠道,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地方政府的努力。
曹允春說,地方去建立自己的航空公司,跟航空公司建分公司,有很大的分別。“一般地方自己的航空公司都跟當地政府有很大的關系,地方自己建航空公司會更加用心地去打造其條線網絡和基地建設。”曹允春說。
曹允春表示,地方政府更多會考慮地方航空公司對地方經濟的促進作用。如果盈利當然有好處,即便不盈利,開辟更多的航線對地方經濟亦有促進作用,它的“溢出效應”、衍生效應是地方政府看重的。
“這就相當于做民航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假如這件事做了之后,本身虧了1元,但整體上賺了3元,那還是賺了2元,說明這件事可做。”曹允春認為,地方政府投資新建地方航空公司要先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做整體估算。
以福州航空為例,由于福州鐵路交通欠發達,因此航空市場不小。長期以來,南方航空旗下的廈門航空在福建航空市場中獨占鰲頭。而福州航線比較少,福州機場旅客吞吐量只有廈門的一半。因此如果福州航空能順利獲批,對當地航空經濟和區域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
早在去年8月,福州市政府就已經與海航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雙方在航空公司、臨空產業園、產業基金、融資租賃、金融機構、旅游文化、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設立總部基地等八個方面建立全面的戰略合作關系。
因此,出于屬地航空公司對地方經濟建設影響的考慮,地方政府也會更加有動力推動地方航空公司的組建。曹允春認為,本次民航局重開審批,與地方政府的熱情密不可分。
民航局相關人士對本報表示,本次民航局批復的兩個新建航空企業,符合相關條件,可批復通過。
“一件事本身是正確的,道路上出現了一些問題要停,這些問題解決掉了,就可以繼續了。”曹允春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