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機場:為地域文化架起通往世界的空中橋梁

圖:仗頭木偶制作技藝 李依枚攝
當非物質文化遺產碰上高端服務型機場,會撞擊出怎樣的火花?遼寧黑土地上的璀璨傳統(tǒng)文化藝術,如何能夠最直接的推向全國乃至世界?8月26日,一場“中華文脈、世界共享”為主題的遼寧民間藝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在機場候機樓里成功舉行。作為 “遼沈第一窗口”的沈陽桃仙機場,為遼寧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架起了通向世界的空中橋梁。
此次活動由遼寧省文化廳、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沈陽仙桃國際機場共同舉辦,適逢機場新航站正式啟用三周年,是一次內容極為豐富的慶典及展覽。不但有剪紙、刺繡、木雕、刻瓷等民間藝術作品的靜態(tài)展覽,還有皮影、面塑、繩結、指畫等非遺傳承人現(xiàn)場技藝展示。

圖:指畫藝術 王磊攝

圖:遼寧鼓樂 李依枚攝

圖:遼西繩結技藝 李依枚攝

圖:遼西木偶戲 李依枚攝

圖:刻瓷 李依枚攝

圖:開幕式嘉賓

圖:錦州面塑(李依枚攝)

圖:海城喇叭戲 王磊攝

圖:朝鮮族農樂舞 李依枚攝

圖:阜新東蒙短調名歌(王磊攝)

圖:撫順地秧歌 李依枚攝

圖:高蹺秧歌(李依枚攝)

圖:東北二人轉 李依枚攝

圖:鞍山評書 李依枚攝
這也是一次水準極高的遼寧民間文藝的集中展示。無論是參加技藝展示和表演項目的藝術家,還是征集的參展民間藝術品的作者,都是遼寧省內著名的民間藝術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他們都是省民間文藝優(yōu)秀代表,在省內外民間文藝界享受很高的聲譽。他們的表演的項目和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多次榮獲民間文藝大獎。可謂是群英薈萃,星光閃耀。
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沈陽機場一直以來,致力打造符合東北地域特征和文化特點的“U悅桃仙”文化品牌,并秉承“品牌發(fā)展,文化為先”的服務宗旨,建立了文化展館,成功舉辦了“關寶琮陶藝書畫展”、“葫蘆島文化攝影展”,建設了東北特產一條街等。
此次機場成功舉辦遼寧民間藝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切實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倡導和要求,不但肩負起了民間文化傳承和推廣的社會責任,也是機場豐富真情服務內容,不斷提升自身國際影響力的創(chuàng)新之舉。沈陽機場將致力于打造具有強烈時代感和濃郁文化底蘊的城市名片,為遼寧老工業(yè)基地的新一輪全面振興增添動力。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