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兩機場吞吐量今年破億 確定國際航運中心規劃

浦東機場衛星廳輪廓航拍圖
據《勞動報》報道,8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十三五”時期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規劃》等相關情況。據悉,上海港已連續六年蟬聯集裝箱吞吐量第一,航空樞紐服務水平也不斷提升。根據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三五”發展總體目標,到2020年,將基本建成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集裝箱年吞吐量將達4200萬
年貨物吞吐量達7.17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達3653.7萬標準箱,連續六年保持世界第一……過去,上海港取得了一定成績。記者獲悉,“十三五”期間,上海港集裝箱年吞吐量將達4200萬標準箱,而洋山深水港四期、外高橋港區后續項目建設也將加速推進,力爭建成能源節約型大港和生態大港。
據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副總裁丁向明介紹,目前,上海港正在打造全自動化的集裝箱碼頭,整個碼頭岸線長度為2350米,總設計吞吐量為400萬標準箱,未來或將擴大到630萬標準箱。今后,整個碼頭將由集裝箱裝卸車、運輸車、自動化軌道等部分組成整個裝卸的作業系統。此外,還將配上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管控系統,從而構成全自動化的應用模式。
此外,作為世界第一大港,上海如何實現“岸電”全覆蓋?
對此,市交通委副主任張林介紹,目前,上海有兩套高壓岸電系統,大型的集裝箱船正在考慮推進。而在國際郵輪碼頭,包括一些大的貨船碼頭也正在考慮推進。“十三五”期間,上海將全力推進“岸電”技術在港口的應用。
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2億人次
“十二五”期間,申城航空樞紐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兩場完成飛機年起降70.58萬架次,旅客吞吐量9919萬人次。“十三五”期間,上海將鞏固提升亞太航空樞紐港地位。記者獲悉,作為重點工程之一的浦東機場衛星廳建設目前已開工,預計將于2019年6月份竣工并投入運行。
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賈銳軍介紹,浦東機場衛星廳的設計建筑面積是62.2萬平方米,設計能力是每年吞吐量達3800萬人次。他表示,衛星廳建成后將體現著力“便捷”兩個字。如,衛星廳運營后,旅客步行距離將由現在的760米縮短到300米以內;對航空公司而言,也可以擁有45個可轉換機位和35個組合機位。
記者獲悉,今年上海兩個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就將突破1億。“十三五”期間,上海將鞏固提升亞太航空樞紐港地位,旅客年吞吐量預計達到1.2億人次左右,貨郵年吞吐量達到400萬噸以上,航班年起降88萬架次左右,力爭機場中轉旅客比例達到15%以上。
建成亞太地區最大郵輪母港
上海郵輪碼頭及配套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去年,到港郵輪與旅客發送量分別達到341艘次和82.12萬人次,已成為全球第八大郵輪港。據張林介紹,“十三五”期間,上海將進一步促進郵輪產業發展,將建成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郵輪母港之一,爭取12-15艘郵輪以上海港為母港運營,增加郵輪訪問艘次,郵輪旅客年發送量達150-200萬人次。
據悉,申城將進一步完善郵輪“一港兩區”設施和配套服務,建立郵輪碼頭服務標準,推進郵輪船舶供應和口岸服務便利化。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