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關注:12家單位聯合發布國內首部《綠色航空白皮書》

海航集團執行董事長李先華在論壇上致辭(趙曉兵/攝)
11月3日,以“新時期商業文明 構建更可持續的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海航社會責任論壇”在海口開幕。論壇圍繞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議題展開討論,并同步發布了國內航空業首部聚焦綠色發展的研究報告——《2016綠色航空白皮書》,引導國內航空發展轉向服務、安全、綠色模式。
“海航認為,人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新時期的商業文明。新時期的商業文明是能兼顧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商業模式,使企業在盈利的同時承擔與之相適應的社會責任。新時期商業文明的創立和推廣,并不是海航一家企業的行為,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組織、朋友凝聚共識,協同推進,共創人類美好的未來。”海航集團執行董事長李先華在開幕致辭中表示。

綠色航空生態模型(趙曉兵/攝)
《2016綠色航空白皮書》由海航集團、聯合技術公司發起,波音公司、空中客車(中國)公司、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伊頓公司等12家單位聯合發布。白皮書分為認知綠色航空之勢、探尋綠色航空之道、共擔綠色航空之責、暢想綠色航空之美、思索綠色航空之路5大部分,通過研究航空業在設計、測試和制造整個過程的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實踐,推動產業競爭力升級,實現航空產業從創造市場價值到創造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價值的跨越,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白皮書結合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5項與綠色航空業密切相關的目標進行了細致闡述,并結合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深入探討航空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本屆論壇由海航集團發起,聯合慈航公益基金會、全球契約中國網絡、《WT0經濟導刊》雜志社、財新傳媒等機構共同舉辦。論壇期間共舉辦“空港可持續發展”、“標準助力負責任的航空運輸業”、“推進中國會展業可持續管理體系建設”等多場平行會議,為國內外社會企業、NGO組織、基金會等社會責任機構搭建跨界合作、學習交流、項目發布、產品展示的平臺。論壇增設的“邊會環節”,為海航成員企業、外部社會責任機構開展活動搭建平臺,構建海航社會責任“生態圈”。

普惠公司大中國區總裁蔡多,海南航空總裁謝皓明,波音國際副總裁、波音中國總裁莊博潤作為聯合發布方接受主持人采訪互動(趙曉兵/攝)
海航集團執行董事長李先華、慈航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明宇、海航集團運營總裁張偉亮、財新傳媒副總編輯楊大明、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主席團成員代表關志華、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李順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錢小軍等嘉賓出席論壇。

WTO經濟導刊社長于志宏、海航集團運營總裁張偉亮、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副秘書長翟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錢小軍、SDGs先鋒人物梁曉暉進行高峰對話(趙曉兵/攝)
截至目前,海航已在公益慈善方面累計投入逾100億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合作,開展了“亞非婦女及女童教育保護”、“加納學校營養餐”、“Change For Good”及“Inspired Gifts”等項目。與此同時,海航在國內長期開展“海航光明行”、“海航至善井”、“海航送愛回家”等明星公益項目。今年年初,海航集團宣布未來10年投入10億元用于海南生態保護和扶貧開發事業。
明日(11月4日),還將進行四個子論壇:綠色航空、生態旅游、志愿服務、社會創新,以及三個邊會:空港可持續發展、航空運輸業社會責任實施指南、推進中國會展業可持續管理體系建設。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