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關注:航企備戰中澳旅游年 究竟誰能多分一杯羹?
航企們早已進入2017中澳旅游年備戰模式,南航、國航、澳航乃至維珍究竟誰能在旅游年多分走一杯羹?
群雄逐鹿
悉尼的11月,夏初的清晨,這座南半球的花園城市散發著迷人的香氣。
Judy和John正在西悉尼Parramatta的一家咖啡館忙碌地兼職,這對大學畢業后即移民到澳洲的姐弟每年都會選擇11月中旬回成都看望父母。
“因為二老的生日都在11月中旬嘛,所以又到了回家的時候了,”Judy向旅界記者解釋道,“往年這個時候我們已經踏上了回程的航班,或者正在吉隆坡、新加坡、上海轉機。”
但今年Judy與John可以大大簡化他們的回家之旅,國航將在11月11日起開通成都——悉尼航線,計劃每周執行三班,由空客A330-200客機執飛。
“成都是中國西部的國家級航空樞紐城市,也是此前悉尼機場唯一還沒有直飛航線的中國航空樞紐城市。”悉尼機場航空業務發展部副總裁海孟德在接受專訪時表示,他非常看好成都—悉尼定期直飛航線的運營前景。
據澳大利亞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郭南希透露,去年中國赴澳人數突破100萬人次,增速比前一年內提高3倍,僅在四川就發放了3萬人次赴澳簽證,特別是學生簽證增長較快。
“國航成都至悉尼航線的開通,將為成都和悉尼這兩個繁華城市架起空中‘絲綢之路’。”郭南希說。
而希望借2017中澳旅游年“大樹乘涼”的航企遠非國航一家。
隨著南澳大利亞州政府與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最終合作協議的達成,阿德萊德與廣州的直飛航線也將于今年12月12日開通,每周三班,啟用空客A330-200寬體客機執飛。這將是首個中國大陸往返阿德萊德的固定班次直航航班。
同時,澳洲航空也于近日正式宣布,暫定于2017年1月25日起開通每日一班往來北京至悉尼的航班,借此開拓蓬勃發展的中澳旅游市場。
火拼背后
2017中澳旅游年是一塊令航企們垂涎欲滴的“大蛋糕”,也是航司們扎堆開航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為澳大利亞是一個島國,我們需要航線的支撐才能吸引更多的中國游客和其他國際游客來到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旅游局中國區總經理蔣樂天表示。
正如蔣樂天所言,直飛航線的開通有助于便捷地連接中國大陸與澳洲,增加來澳大利亞的參觀游覽人數、延長停留時間及增加地區旅游消費,直飛航班的開通也尤其有助于吸引來自中國的自由、獨立的旅行者及高端旅客。
澳洲航空集團行政總裁Alan Joyce亦稱,新澳洲旅游業對中國市場未來幾年的前景深表期待,尤其是中國已成為繼新西蘭后的第二大游客來源地。
“澳洲是現今眾多中國旅客最想到訪的目的地之一,單是北京便有2,100萬人口。從明年初開始,旅客便可選乘澳洲航空輕松前往旅游。”Joyce說。
但為中澳旅游年“助興”并非澳航于七年后復航北京——悉尼航線的全部目的。
澳航的更大算盤或在于與2014年8月即達成聯營合作的“老伙計”東航完成對國航的戰略性包圍。
曾經,國航與新西蘭航空在大洋洲航線上的聯營讓偏居上海一隅的東航與澳航腹背受敵,但澳航開通北京航線后,兩方的勢力對比將更為均衡。
不久之后,雙雙坐擁北京、上海兩大基地的東航、澳航陣營勢必與國航、紐航陣營火力全開,客戶資源的爭奪也將越發激烈,這也意味著國內航企在國際航線的競爭逐漸白熱化。
另一方面,國航、南航絕不會甘心拱手讓出澳洲航線的優勢地位,目前看來,這場國際航線大戰已經蔓延到了二線城市,包括成都、阿德萊德、珀斯在內,中澳的二線城市都成為了各家航空公司的爭奪陣地,已經陷入肉搏戰。
殃及池魚
有競爭的地方總會有故事。
隨著澳航、國航、南航蜂擁而上競開澳洲各大城市直航,東南亞、香港等航企的生存空間正被進一步壓縮。
“中澳航線的機票價格已經貼著地皮飛了!”某東南亞航司內部工作人員告訴旅界。
雙十一來臨前,記者查閱各大OTA網站亦發現,3000~4000元人民幣含稅的澳洲航線機票價格屢見不鮮,國泰航空更是打出了含稅3350元往返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的超低價格。
顯然,轉機航班的價格被壓低與更多直航航線的開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有個很好的例子,南航在12月12日將開通廣州—阿德萊德航線,作為澳大利亞第五大城市,過去國人若想前往阿德萊德,通常選擇在新加坡樟宜機場轉乘新航客機。
但隨著南航中國直飛航線的開通,中國客源勢必會受大量分流,直接影響新航在此條航線上的收益。
除新加坡外,背靠大陸的香港地區航空公司也深受影響。
以國泰航空的財報舉例,今年上半年,國泰航空收入同比下降9.3%,利潤減少82%。國泰航空官方表示,自2009年以來,企業正面臨最大規模的需求衰退,尤其是高級航班的需求驟降。受此影響,公司財報表現不佳。
過去由于中國國內國際航線的選擇較少,大量大陸旅客經由香港前往國外,但是近年來中國一二線城市直飛澳洲的航班數目增多以及廣州等新樞紐的崛起,國泰航空的客源被嚴重瓜分。
不論如何,中國航空企業國際航線數目的提高也暗示著國內航企運營策略的轉變。隨著國家實力增強和對國人出境游需求的增長,中國航空公司也會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
或許對吃瓜群眾來說這也是個好事,畢竟激烈的競爭也可能意味著中澳航線票價的下降和航空公司服務的提升。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