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關注:MH370機長是英雄?怕墜鬧市區故更改航路

麥克·吉爾伯特在波音737模擬機駕駛艙內
據澳大利亞新聞網報道,關于馬航MH370墜海事故的調查眾說紛紜,澳大利亞愛好者麥克·吉爾伯特(Mick Gilbert)在經過18個月的調查后于近日發布了他的看法:馬航MH370航班的飛機擋風玻璃加熱系統出現故障或著火,再加上應急供氧系統氧氣泄露,飛行員選擇避開人口密集的區域,所以駕駛飛機到海上并在燃油耗盡后英勇墜海。
吉爾伯特認為飛機起初改變航路符合飛行員在飛行中遇到緊急狀況做出的應急反應,比如風擋除霜器失火。失火導致飛機改變航向飛向檳城。他稱:“擋風玻璃加熱系統失火可以解釋應答器信號消失和衛星通信聯系被切斷這兩個問題。”
吉爾伯特稱,一些飛機安裝了跟MH370一樣的擋風玻璃,在20紀90年代末期和21世紀初期,有些飛機的擋風玻璃加熱系統就出現過故障或著火的事故。比如,2002年10月,法航一架從巴黎飛往洛杉磯的飛機因為擋風玻璃加熱系統周圍起火而備降到加拿大;2003年,意大利航空一架從羅馬飛往紐約的飛機也遇到擋風玻璃加熱系統著火的問題,火被撲滅后飛機備降到了愛爾蘭;2008年7月,阿聯酋航空一架從倫敦飛往迪拜的飛機也經歷了類似故障而備降到布達佩斯。

圖:尋獲的MH370殘骸碎片
目前吉爾伯特還無法確認火是由擋風玻璃加熱系統引起的。他稱,在2002年到2014年間,航空界至少出現39起擋風玻璃加熱系統故障問題,其中8起出現在波音777飛機上。他說:“我說‘至少’是因為不是所有事故都向官方上報了。”
此外,吉爾伯特認為,應急供氧系統同時出現氧氣泄漏是因為這架飛機的應急供氧系統在事故發生的數月前出現了氧氣壓強加速降低的狀況。他認為這是由2014年1月17日氧氣系統維護失誤造成。如果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僅增加2%,氧氣并不會燃燒,但火在氧氣含量高的地方很難撲滅。他推斷起火和擋風玻璃加熱系統故障導致駕駛艙出現了快速失壓的狀況。氣壓的改變導致駕駛艙的被擠開,導致駕駛艙也出現失壓。在20到25分鐘之后,機上許多人可能已經死了。
他認為有一名飛行員還活著,可能是因為飛行員們識別出了早期缺氧的征兆,但缺氧導致其他人失去了意識。這名活著的飛行員可能開始深呼吸以保持清醒。
吉爾伯特分析稱:“在飛往檳城的途中,活著的飛行員可能意識到他沒有任何能與地面溝通的方式——無線通訊工具可能都已經被火燒掉或融化了。
飛行員可能試著用手機打電話,但是當時沒有任何信號。
飛行員此時也意識到沒有手動飛行的機會——沒有儀表、夜晚沒有光亮、沒有月亮,他能堅守駕駛艙的時間很短,而氧氣供應又在逐漸減少。
任何試圖手動駕駛的嘗試基本都會導致飛機失控,如果終止自動駕駛,他能重啟自動駕駛的機會也很小。
但飛機下方就是人口達165萬的檳城,而前方900千米從西北方向東南方延伸著世界上第二大繁忙的海上航道馬六甲海峽。如果繼續飛行20分鐘,飛機將靠近印度尼西亞擁有500萬居民的北蘇門答臘省。所以這時飛行員英勇地做出了駕駛飛機遠離人類居住區域的決定。”
吉爾伯特認為,飛行員之后駕駛飛機朝著最安全的方向飛去,一直到燃油耗盡。根據他的計算,飛機在當前搜索區域的200公里外墜落。
美國航空安全咨詢師、機長約翰·考克斯(JohnCox)認為這個想法可能是真相。他說:“我認為飛機墜落最可能的原因來自于飛行員的有意識行為。和其它推論一樣,我認為吉爾伯特對證據的猜測過了頭,但他的調查又很嚴謹,所以這種看法值得考慮。”(李曉燕/編譯)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