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擊千萬機場,江西這回有戲!
7月份完成旅客吞吐量91.8萬人次,同比增長33.3%,增速躍居中部第一!日均起降航班239架次,通航城市達60個,均為歷史最高水平!進入暑期以來,南昌昌北國際機場迎來井噴式發展,增長態勢讓人振奮。更讓人興奮的是,我省已趁熱打鐵正式提出,昌北機場今年要沖擊年客流量1000萬人次,成為江西首個千萬級樞紐機場!
也許在普通人看來,千萬級機場只是一個亮眼的說法而已。但對民航業內人士來說,一座機場每年客流突破千萬人次,其意義著實非凡。甚至可以說,是否擁有一座“千萬機場”,已成為一個地區民航業發展的“分水嶺”和對外開放的品牌,更是經濟發達程度的標桿。
那么,去年客流量只有700多萬人次的昌北機場,今年沖上“千萬級”,真的有戲嗎?
“沖千萬”真有這么重要嗎?
昌北機場能否盡快邁進“千萬級”,真有這么重要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不靠海,不靠邊,發展靠藍天。”這句民航業內的順口溜,對江西來說,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近年來,我省已確立了航空產業為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充分發揮航空資源優勢,確立航空制造、民航運輸、通用航空、臨空經濟4大發展方向,打造千億航空產業。這其中,民航運輸特別是機場客流量能否迅速增長,成為讓人關注的話題。
一個航空強省,不能沒有一個相匹配的千萬級樞紐機場。從這個角度來看,昌北機場“沖千萬”,已經不單單是機場發展的現實需求,更是江西航空大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
對于機場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學界有每1元機場建設投入,能夠換來8元的經濟效益的說法。不過,所謂1∶8的投入產出比,并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機場吞吐量是其中的關鍵指標。如果光有一座大機場,卻沒有相匹配的吞吐量,不但產生效益有限,反而還會成為消耗地方財力的雞肋。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座年客流2000萬人次的機場,和1000萬人次、500萬人次的機場相比,在市場地位和航空公司重視程度上的差別很大,具體體現在航線數量、航班密度和通達性(指一個地方能夠從另外一個地方到達的難易程度)上。對普通旅客來說,客流量越大的機場,自然航班選擇余地更大,票價折扣也更大。
如果你計劃8月31日去烏魯木齊,選擇從“2000萬級機場”武漢天河機場出發,當天有4家航空公司的10趟直達航班可以選擇,最低票價僅為835元,而從南昌昌北機場出發,只有江西航空一趟直達航班,雖然飛行距離相差無幾,票價卻高達2034元(上述航班信息來源于去哪兒網)。機場客流量對市場的影響,這就是一個明顯例證。
而對機場運營方來說,成為“千萬機場”之后,還有一個重大利好,那就是隨著市場蛋糕的做大,話語權也會明顯增大,很可能會迎來一個角色大轉換——從“跪求”航空公司開航線、增航班,到航空公司倒追著機場來開航線、增航班。
讓“環江西千萬機場群”成歷史
在國內高鐵建設初期,江西因為規劃建設進度滯后,曾有網友憂心忡忡地提出“環江西高鐵圈”的說法。隨著滬昆、合福等高速鐵路的通車,這一說法如今已成為歷史。然而,和高鐵突飛猛進的發展速度相比,我省機場建設和客流量增長一直不溫不火,以至于心急的網友又喊出了“環江西千萬機場群”的說法。
“環江西千萬機場群”當然是片面之辭。可如果你打開一張中國千萬級機場地圖,會發現在江西周邊省份,環繞著武漢、長沙、杭州、福州、廈門、廣州、深圳等多個千萬級的樞紐機場,而江西卻是一片空白。“環江西千萬機場群”,其實并不只是一個玩笑。
更讓人憂心的是,通過高速鐵路的連接,這些機場離江西的時空距離,遠比地圖上顯示的要近。乘坐高鐵或動車,從南昌到長沙的時間是1個半小時,到杭州2個半小時,到福州3個小時……而對省內其他設區市而言,由于我省交通綜合配套還有待完善,周邊省份大機場產生的“虹吸效應”,對昌北機場更有“殺傷力”。省機場集團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坦言,在省內萍鄉和宜春袁州區等地,長沙黃花機場早已成為旅客長途出行的第一選擇,昌北機場在市場競爭中完全處于下風。
高鐵大發展前的民航發展窗口期,江西已經遺憾地失之交臂。不過,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居民收入的提升,民航業再次迎來黃金增長期。在發展的機遇和壓力面前,以“沖千萬”為突破口,迅速做大客流規模,縮小和先進機場的差距,讓昌北機場成為江西經濟騰飛的助推器,這已成為從省委省政府到省機場集團、省市各相關部門的共識。
機場發展面臨“不進則退”
從近年來的發展情況看,昌北機場在華東和中部地區的省會機場中,一直處于追趕者的行列。在華東地區,南昌年客流量僅略高于合肥;和中部的兄弟城市武漢、長沙相比,差距已經拉大到了一倍以上。
中國民航局發布的年度機場生產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昌北機場客流量為724萬人次,排名全國第29位;2015年客流量為749萬人次,增幅僅3.4%,被“大步快跑”的長春龍嘉機場和蘭州中川機場超越,排名滑落至全國第31位;2016年客流量為786萬人次,增幅為5%,又被身后的溫州龍灣機場和呼和浩特白塔機場趕超,排名跌至第33位!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近年來昌北機場依舊在保持增長,但與同檔次的競爭對手相比,發展速度還不夠快,以至于排名節節下滑。在江西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于國內“第一方陣”的背景下,昌北機場連續兩年旅客吞吐量增幅在全國省會機場中靠后,和江西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態勢極不相稱。
一般來說,一個地區經濟越發達,市場越活躍,機場的人氣也會隨之攀升。為什么昌北機場的發展速度,會跟不上江西經濟的步伐呢?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方面是由于國內民航業競爭日趨激烈,其他城市紛紛加大了對本地機場發展的扶持力度,不惜巨額資金補貼航空公司增開航線、開拓市場,而昌北機場以往更多依靠市場的“自然增長”,因此發展速度相對落后。
另一方面,江西獨特的區位條件客觀上也制約了昌北機場的發展。江西地處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經濟區腹地,距離都在800公里內,陸路交通便捷,這本是江西發展的獨特優勢,而對民航行業來說,卻是一大利空。尤其近年來,隨著多條高速鐵路相繼通車,江西民航業“哀鴻遍野”——向莆鐵路通車后,南昌至福州航線停航;滬昆高鐵開通后,南昌至杭州航班停航,南昌至上海航班幾乎縮減一半。隨著未來幾年內昌贛、贛深等高鐵的相繼開通,南昌至珠三角地區的“黃金航線”無疑也將受到巨大沖擊。
700萬到1000萬 并非不可能
承認差距,奮起直追。面對高鐵和周邊機場夾擊,面對民航業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發展現狀,江西已經意識到,如果不能迅速做大客流規模,將來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江西的經濟發展也將失去一次絕佳的契機!
對近3年都處于低速增長狀態的昌北機場來說,一年內從700萬級別年客流量沖入“千萬機場俱樂部”,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在省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萬林看來,這個目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大躍進”口號,而是建立在對市場科學分析基礎上的決策。
其實,一年甚至連續幾年爆發式增長“破千萬”,在國內機場已有先例。2014年客流量僅為659萬人次,明顯落后于南昌的蘭州中川機場,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連續兩年實現大幅度增長,2016年客流量已一舉提升至1009萬人次。相比之下,昌北機場雖然經歷連續兩年的“滯漲”,但也留下了厚積薄發的可能。如果能補上航班數量少的短板,完全可以追回前幾年的發展欠賬。
“桃子看起來很高,但實際上只要跳起來甚至踮起腳來就能摘到,為什么不盡全力沖一沖?”中國民航江西監管局局長陳鐵民認為,昌北機場“沖千萬”勢在必行,大有可為。
“真金白銀”支持 航空公司紛至沓來
昌北機場“沖千萬”,涉及工作千千萬。其中最關鍵的是要解決兩個問題——如何吸引航空公司增加更多的航班,滿足市場需求;如何吸引更多的乘客來坐飛機,讓增加的航班產生效益。
民航運力不足是困擾昌北機場發展的老問題。由于江西本土航空公司規模有限,目前東航江西分公司和江西航空的飛機總計還不到20架,加快發展沒有“主場優勢”。而且,江西目前仍屬欠發達地區,除了直達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及通往成都、昆明等熱門旅游目的地的航線外,更多的航線還處于市場開拓期,短期內盈利空間有限。由于熱點機場的航權、航班時刻都屬于稀缺資源,因此國內大型航空公司普遍對增開航線、加密航班的積極性并不高,單靠市場調節,不可能實現快速增長。
為此,參照其他地方政府的做法,江西省、市財政今年設立4.15億元專項資金,用于獎勵進駐昌北機場的航空公司——從今年7月開始,同比旅游運輸增量,每位旅客補助200元。這意味著,航空公司和去年同期相比每增加一個乘客,就能獲得200元的“獎勵”。江西省機場集團母公司——首都機場集團也舉全集團之力支持江西機場快速發展,批準設立2000萬元航空發展資金,積極協調加密京津冀等地的航班航線。同時,相關部門多次赴中國民航局、華東民航局協調,為江西爭取更多的民航資源。
在各項利好的刺激下,各航空公司增開航班熱情高漲。長龍、吉祥、河北、春秋等航空公司紛紛涉足或重返江西市場,開展業務的航空公司已增至38家,昌北機場過夜飛機增至17架;南昌飛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航班量創歷史新高,襄陽、綿陽等空白航點被填補,滿洲里、中衛以及洛杉磯、塞班等地的新包機航線相繼開通,南昌至曼谷的國際航線更創下每周28班的新高!
天時+地利+人和 “沖千萬”有戲
航班量大量增加后,問題也來了,昌北機場的客源會相應增加嗎,會不會出現一趟只有幾個人的“空航班”?在這方面,昌北機場和各航空公司卻是信心十足。
實際上,我省的民航運力長期處于相對不足的狀況,航班數量并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如果現在能隨意增開到‘北上廣深’的航班,管你開多少班都能裝滿!”在航空公司看來,江西的民航客源潛力很大,“沖千萬”無疑是一次加快發展的絕佳契機。
此外,由于江西的特殊區位和市場狀況,大量增開如昆明-南昌-大連、沈陽-南昌-珠海這樣的經停航班,成為很多航空公司的“性價比”之選。經停航班既解決了昌北機場航班密度不夠的問題,和直達航班相比,增加了一個目的地,客源不足的壓力更小。
據統計,今年7月,昌北機場航班量從上半年的日均202架次增加到239架次,但客座率不降反升,高達84.5%。雖然經停航班已占總航班量的六成左右,但過站旅客(乘坐經停航班途經昌北機場的旅客)卻不到10%,低于中部同檔次機場水平,客流增長含金量十足。
如果說每年6至8月是昌北機場的傳統旺季,快速增長在預期之內,那么隨著民航業傳統淡季的到來,昌北機場該怎么辦?省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萬林胸有成竹:“我們還留著‘大招’,暑期過后再放出來。” 萬林說的大招,指的是“旅游+航空”。
目前,我省民航客流量貢獻較多的是本省客流,外地客流相對較少。而江西坐擁5個世界遺產地、10個5A景區,如果能打破長線游客增長的瓶頸,江西民航業必將迎來一次新的突破。
萬林透露,目前昌北機場已開通至大覺山的“景區直通車”,其他景區的直通大巴也在籌劃中。更給力的是,下半年還將推出持機票免費游景區活動,給昌北機場客流增長打下一針“興奮劑”。
地方政府扶持力度空前,行業和上級主管部門積極支持,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客源不愁,按照萬林的話說:“這一次天時、地利、人和都已具備,昌北機場‘沖千萬’,有戲!”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