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15家產業集聚區定位:航空港區目標鎖定萬億元
鄭州晚報報道:在富士康的集聚效應帶動下,鄭州航空港產業集聚區的區位優勢愈發凸顯,成為國內外客商高度關注的投資興業寶地之一,目前已有上百家富士康協理廠商紛紛落戶鄭州機場周邊地區,并帶動100多個產業、400多個配套企業陸續落戶河南。
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是,歷經多年努力,鄭州航空港區已經成為我省首個產值超千億產業集聚區。
空港之夢
港區變成國際化大都市
宋選亮在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鄭州航空港區)市政管理局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科工作。
工作了14年,港區發生的一點點變化他都看在眼里,在《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后,鄭州航空港產業集聚區的發展邁入了快車道。
許多人的生活也會像宋選亮一樣,注定將發生變化。
“當時第一印象:荒涼”。宋選亮1999年2月被分配到港區上班,直到今天也讓他清晰地記得港區的過去。
“以前只是朦朧中感覺港區會有發展,現在堅信港區未來肯定會有大發展!大家都更加堅定和慶幸自己的選擇與堅持。”
據介紹,鄭州航空港產業集聚區是省重點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138平方公里。
依托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和中部首家綜合保稅區的優勢,鄭州航空港產業集聚區聚集各類工業企業340余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9家,初步形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物流三大產業集群。
良禽擇木而棲。隨著鄭州航空港產業集聚區集聚效應的增強,吸引了富士康、俄羅斯空橋、南方航空、順豐快遞、中航電動、華電金源等知名企業入駐。談及對航空港產業集聚區的新期望,宋選亮說:“希望今后政策更優惠,道路更寬,綠化更靚,讓港區向國際化大都市發展,工作環境更優秀,給當地百姓帶來更多商機。”
產業支撐
電子信息產業:打造世界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
富士康鄭州科技園項目是全省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2011年已完成投資167億元,手機產能每日達到22萬部。實現進出口額96億美元,拉動全省進出口增長47.2個百分點。到2012年底,達到近1億部手機產能,入住員工近25萬人。鄭州航空港產業聚集區將打造世界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
產城融合:實現產業、城市、口岸互動融合發展
隨著富士康科技園、綜合保稅區、機場二期等項目的建設運營,鄭州航空港產業聚集區逐步實現產業、城市、口岸互動融合發展。
鄭州航空港產業聚集區新型居民社區規劃已完成。以“節能、環保、科技、低碳”為理念、以“智慧航空城”為目標、以“一體兩翼、兩縱三橫、一脈兩心”為空間布局的現代航空新城宏圖已經繪就。
重點項目:2012年重點項目22個
2012年,鄭州航空港產業聚集區共謀劃上報省、市重點項目22個,總投資448億元。其中機場第二跑道項目總投資136億元。
鄭州航空港產業集聚區繼續推進富士康項目建設,2012年建成廠房100萬平方米、建成員工公寓100萬平方米,手機產能達到近億部,入住員工近25萬人。
生物醫藥產業:建設國家生物醫藥自主創新基地
按照航空港產業聚集區總體思路,規劃建設國家生物醫藥自主創新基地。一期規劃面積約15平方公里,擴展區3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計劃投資17億元,重點建設8個產業集群和1個產業基地。
老楊點評
引進一個項目帶來一個產業鏈繁榮一座城
中國產業集聚區網首席顧問楊建國
從摸著石頭過河、招商引資“饑不擇食”到摸索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運行模式,鄭州市產業集群在培育過程中更加注重對項目的遴選和甄別,內外兼修,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質量;另一方面提高項目入駐門檻,招商引資從注重數量演變為重個頭重質量,這不僅從根本上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水平,增強了產業發展的包容性增長能力,也避免了引資風險和發展后患。
產業集群建設講究產城互動、產城融合,無產不興城,城市要發展,產業必先隆起,產業是城市繁榮的“血液”,只有依靠項目帶動,激活產業支撐的“造血因子”,城市發展才不會呈現疲軟態勢。從近幾年鄭州市產業集聚區的發展軌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三高”龍頭項目對經濟布局優化和產業升級的引領帶動效應,鄭州航空港區的富士康項目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引進一個項目,帶來一個產業鏈,繁榮一座城;反過來,富士康又為河南的招商引資環境“現身說法”,通過品牌帶動和產業鏈衍射,吸引更多的企業將發展的觸角延伸到河南。
聲音
在省社科院副院長劉道興看來,今后,鄭州航空港區,要積極發揮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企業進入,從企業發展成產業,從樹木變成森林。“今年,鄭州航空港區將依托富士康項目,打造中西部地區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形成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產業集群和產業集聚區。”劉道興表示,這將是鄭州航空港區與北京、上海、天津等空港臨空產業發展的主要差異,也是我們最有可能做大做強的優勢領域。
3月7日,國務院批準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未來,這415平方公里將成為全國重要的航空港經濟集聚區和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極。隨著這個宏偉規劃的開始實施,也為鄭州航空港產業集聚區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千億元只是起點,鄭州航空港產業集聚區有一個具體的3年計劃和一個到2020年的中長期規劃。”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主任張延明告訴鄭州晚報記者,“集聚區2013年工業總產值將突破1500億元、2014年達到3000億元、2015年建成5000億元級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2020年建成萬億元級的電子電器生產交易基地!”
對于2013年鄭州航空港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思路和目標,張延明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發展思路”
圍繞“一樞紐、兩基地”建設
張延明介紹說,今年將以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統攬,圍繞“一樞紐、兩基地”建設,大力實施空港樞紐化、經濟臨空化、產業高端化、城市國際化、社會和諧化“五化”戰略,按照規劃先行、創新驅動、區港一體、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著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著力培育臨空產業集群,著力打造對外開放高地,著力創新體制機制,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在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服務、支撐、帶動作用。
關鍵詞:“發展目標”
今年主營業務收入1500億元
鄭州晚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根據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鄭州航空港區)3年行動計劃,產業集聚區內各項主要發展目標已經出爐:預計2013年工業投資目標1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500億元;引進省外資金20億元,新入駐企業(項目)20個,新增從業人員5萬人。
關鍵詞:“重點產業”
電子信息產業:富士康今年將產8000萬部手機
將投資30億元,完成富士康新港科技園90萬平方米廠房建設,確保2013年實現8000萬部手機產能和1300億元銷售收入目標。
生物醫藥產業:啟動生物醫藥先導區建設
啟動生物醫藥先導區建設,完成國家高技術生物醫藥基地掛牌,開工3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成功新簽約生物醫藥企業20家以上。同時,將積極與現有洽談企業,如河南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河南中邦實業有限公司、鄭州敖東藥業有限公司等對接溝通,爭取項目早日落地開工。
航空產業:新鄭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1350萬人
航空產業方面,到2013年計劃實現全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350萬人、貨郵吞吐量實現18萬噸。
關鍵詞:“招商引資”
圍繞主導產業大力開展鏈式招商
產業集聚效應,需要良好的保障舉措。如何進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張延明表示,今年,鄭州航空港內產業集聚區將圍繞主導產業大力開展鏈式招商。
將圍繞“招大引強”,狠抓項目引進。按照“龍頭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工作思路,從調整產業結構、完善產業鏈方面謀劃項目,培育壯大實驗區產業集群。
“我們將落實好項目跟蹤機制,對于選定的項目要分清主次,明確重點,專人負責,全力跟進,幫助企業盡快辦理相關審批注冊手續,促使項目早落地、早投產。”張延明說。
老楊點評
如何招大商,怎樣留住商?
中國產業集聚區網首席顧問楊建國
在產業集群培育過程中,招商引資是一個無法也不能夠回避的問題。如何招大商,怎樣留住商?這是品牌招商階段亟待思考的問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投資環境日趨同化的背景下,服務牌的功能越來越不容小覷。在鄭州市產業集聚區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市場機制的主導作用,理順政府、企業和服務機構的關系,擦亮服務牌,加強市場規范,提供相應的公共管理服務,適應需求,努力提供適合集聚區升級轉型的公共產品、信貸服務和技術服務,培育并發揮產業集聚區的競爭優勢,才能引導其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
無可辯駁,在宏大的時代命題面前,鄭州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也存在著不少制約產業發展的短板,就像阿喀琉斯之踵一樣,再強大的英雄也有軟肋,往往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可能左右全局,因此,機遇之下,只有主動出擊,變短板為強板,才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
政策青睞,先行先試,與其說機遇是“利好”,倒不如稱其為考驗。戲臺已搭好,接下來,就看鄭州如何演繹了。
新港產業集聚區:區內已有上市公司兩家
食品業大腕“鳳棲新港”
2010年9月15日,河南雛鷹農牧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被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2011
年5月,河南好想你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被譽為中國紅棗產業第一股。
這兩家土生土長的食品公司,同來自新鄭市新港產業集聚區——河南省確定的首批對外開放重點產
業集聚區之一。
按照鄭州市“一區一主業”的戰略布局,新鄭市便將七大主導產業中的現代食品制造業作為主導產
業。至今,園區內已吸引到好想你、雛鷹農牧、白象、達利食品、光明乳業等數十家知名食品公司。
數據
到2012年底,新港產業集聚區全部營業收入由111.7億元增加到332.5億元,增長198%;區內企業總
數由85家發展到21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由46家發展到110家。2009年至2012年,新港產業集聚區主導
產業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累計達到78億元。
紅棗綜合產業園已開建
產業定位
建設全省最大的現代食品制造業基地
在鄭州市“關于進一步優化主導產業布局的實施意見”出臺前,新鄭新港產業集聚區內已經形成了
以雛鷹農牧、好想你、正龍食品等食品企業為主的產業集群。于是,新鄭市選擇現代食品制造業作為主
導產業,并明確了建設全省最大的現代食品制造業基地的定位,重點招引同類企業入駐。
目前,新鄭新港產業集聚區內已有好想你棗業、雛鷹農牧兩家企業成功上市,河南正龍食品公司位
列全國方便面行業前三強,潤弘制藥、正龍食品2家企業計劃上市,創“健康情”等河南省著名商標11個
(棗雅、炎黃故里、早樂早、健康情、萬歲果園、黃金葉、紅旗渠、華及圖、然光及圖、愛廚、頂真),
白象、好想你、棗博士獲中國馳名商標。
招商引資
達利、金絲猴、光明乳業入駐
新鄭市在培育自有名牌的同時,還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并把現代食品制造業發展放在招商引資首位
,出臺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和優惠政策,大力開展以商招商、專業招商、“五職”招商、補鏈招商和委托
外地能人及專業協會招商,圍繞全國500強、行業50強,成功引進華潤、達利、金絲猴、光明乳業等名牌
企業10余家,形成了顯著的名牌引領效應。
新港產業集聚區中的食品集群分為南組團和北組團,在北組團,入駐的首家龍頭企業是白象食品,
正龍食品作為白象集團新鄭基地,總投資2.8億元,年產值達10多億元。在南組團,新港招到的第一家龍
頭企業是達利食品,總投資8億元。
自白象入駐園區后,先后有40多家食品企業落戶新港,包括雪花啤酒、麥佳啤酒、光明乳業、冠超
食品、胖哥食品、小二黑、愛廚植物油等。自此,現代食品制造業的集群形態已經在新港形成。
廣闊前景
一批大項目正向新港拋出橄欖枝
2012年,中原經濟區被納入國家戰略,最近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批,讓新鄭充滿機遇,也
讓更多的食品業龍頭企業將目光投向這塊風水寶地。
新鄭市搶抓機遇,與一大批好項目積極洽談簽約,投資30億元的深圳乾龍物流項目(華南城配套項目
)、投資30億元的上海耀峰實業國際汽貿城項目、投資40億元的金星啤酒項目等均在談中。
此外,新港產業集聚區還剛剛簽約了如下項目:投資8億元的寶迪食品生豬屠宰項目、投資8億元的
金絲猴奶糖項目、投資10億元的陽光富源LED散熱器項目等。
而在今年拜祖期間(1~4月份),新鄭共簽約項目53個(5億元以上19個,不含房地產項目),合同金額
476億元;其中拜祖當天簽約項目9個,合同金額138.8億元。
目前國內食品龍頭企業娃哈哈、紅牛飲料等也正與新鄭密切接觸中。
老楊點評
為“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提供有力借鑒
中國產業集聚區網首席顧問楊建國
品牌扎堆,龍頭帶動,產業集聚,新港產業集聚區搶抓機遇,博“引”眾長,突破了“以農為綱”
的框架,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實際的產業發展之路。
新港產業集聚區不等不靠,果斷創新,在主導產業上巧做文章,不但激活了傳統產業,延伸了產業
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做大做強了品牌,更重要的是,通過“筑巢引鳳”為產業發展積累了強勁持續
的內生力,使產業層次由低向高轉變,使發展的成本轉化為生產的動力,大大改變了城鄉面貌和經濟發
展模式。
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如何促進人口、產業、土地、資金等要素優化配置,直接關系著河南經濟社
會發展的程度和質量。新港產業集聚區因地制宜,科學突破,以工促農、產業興城、富民增收、發展與
生態保護兩兼顧,既在發展中堅定了農業的傳統地位,也極大地提升了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活力,
同時,這也為河南目前正在執著探索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提供了有力的借鑒。
展望未來,新鄭完全有能力也有條件利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要素集聚功能和輻射帶動作
用,實現“二次飛躍”,巧借東風,搭船出海。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