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機場T3A航站樓設計師:H形寓意兩江匯流 乘客步行距離更短
重慶機場T3A航站樓8月29日投用,那美麗外觀的刷屏,很多人都對這高大上的設計驚呼起來:到底是誰設計了這樣一座特別能體現重慶特色的航站樓?
邱小勇,重慶機場T3A的設計師。這位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執行總建筑師,比很多重慶人還要了解重慶,剛一聊到這座航站樓,邱小勇先是對自己喜好的重慶印象一一道來:喜歡吃麻辣、性格也像三伏天一樣火辣辣的、我們重慶的長江和嘉陵江絕對是獨一無二的景致,我給你說,為了設計這座航站樓,我前前后后去了重慶十次。

邱小勇
為何會稱“我們”?原來,邱小勇曾經在重慶求學,對重慶有著深厚的情感,到底有多了解重慶,從構思到繪圖,T3如何變成了標志性建筑?且看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與他的獨家對話。
從形狀入手:
建國內H形航站樓寓意
“兩江匯流” 乘客步行的距離更短了
經常坐飛機往返于很多城市的邱小勇發現,在不少一線城市,航站樓大得來讓人驚訝,為了趕飛機,很多乘客拎著行李箱一路狂奔,“其實這就是設計上不科學帶來的,乘客總跑冤枉路,歸根結底還是設計上存在缺陷。”
帶著這樣的理念,邱小勇和他的團隊參加了重慶機場T3A航站樓的設計競標,2009年4月,最終,中國中元國際、Jackson Architecture、中建西南院、英國達奇、北京市建筑設計院等21家設計公司及聯合體報名參加,經過極其嚴格的資格預審,最終8家聯合體通過資格預審。
最吸引評標者的其實就是邱小勇的設計理念。
時隔8年,邱小勇對自己團隊當年的設計依然很滿意:“西南院聯合體的方案在眾多參與競標的知名設計公司里脫穎而出,我們主要依靠前瞻性的規劃策略,合理的功能布局,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優美大氣且體現地域特色的建筑形態。”他說,“外觀上看,航站樓呈H形,流暢交織的形態寓意重慶特有的‘兩江匯流’。正立面舒展起伏的屋面線條好似‘比翼神鳥,展翅欲飛’,恰合航站樓特有的飛行屬性。”

T3A航站樓效果圖
那么T3A航站樓為什么要采用“H”構型?談到這里,邱小勇很自豪,這是此種構型機場在國內第一個建成案例,主要有3大功用。
“在總體規劃中,二三跑道間距有1620米,在這個范圍內使用‘H’構型是兼顧用地集約,運行高效的最佳選擇;其次,‘H’構型能在同等用地條件下提供相對最多的近機位,同時也便于飛機高效運行;同時,‘H’構型的航站樓使得旅客中央處理大廳到四條登機指廊的距離均衡,有效減小最遠旅客步行距離。”
從人性化入手:
航站樓內最遠步行小于700米
重慶機場成為國內距離高鐵最近的機場
在前期的體驗采訪中,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發現,盡管機場很大,但是找任何一個地方卻不難,這一點,也歸功于設計師的匠人之心。
邱小勇說,T3A航站樓總建筑面積約53.7萬平方米,是現有T1、T2A、T2B航站樓面積之和的2.5倍。如何利用好面積做文章?在電腦前,大家沉思了很久。
邱小勇說,現在的機場規模越來越大,旅客步行距離和樓層轉換越來越多。如何讓乘客舒服地找到對應的登機口?這是很多機場目前遇到的問題。
“我們在設計T3A航站樓時,就特別重視旅客流程設計。通過合理的構型,設施布局系統性地減少了旅客步行距離和樓層轉換,我們測算的結果是,無論怎么走,旅客的最遠步行距離小于700米,這在同等規模的機場里實現步行距離最小。”邱小勇說,“同時,在旅客流程中合理設置自動步道,讓提行李的乘客也更加方便,更加人性化。”
從交通入手:
把所有接駁全接進來
重慶機場成為國內距離高鐵最近的機場
在T3A的設計中,無縫換乘的設計理念一度讓外界驚訝:怎么可能把公交、輕軌、鐵路和長途車全部弄到機場去?太膽大了吧。
確實,膽大的設想鑄就了偉大的建筑。
西南院的設計專家組認為,機場交通綜合體是行業發展趨勢,而T3A航站樓集合了高鐵、地鐵、長途車、出租車、機場大巴、社會車輛等交通方式。“所有的乘客可以通過樓前交通中心實現旅客零換乘體驗,這也是國內機場高鐵換乘距離最近的機場之一。”邱小勇說,這一點成就了重慶機場的特別。
過去,很多地方都很青睞國外的設計理念,而邱小勇所在的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卻把創新的思維融合到設計理念中去,“機場的建設和一個地區的經濟資源有很大的關系。”
所以在八年前,他就幻想了幾十年后的重慶,“機場的發展要與城市的發展相匹配,我們在機場的設計上體現人文、智慧、科技,盡可能地為乘客提供方便。也希望在正式投用之后,能真正得到好的口碑。”邱小勇說,他也會關注重慶機場T3A投用后的后續情況。
說到這,邱小勇回憶起機場設計從構想到圖紙到變成現實的歷程,特別感觸:“機場建筑是功能及其復雜的建筑類型,它的建成是包括業主,設計團隊,各參建單位共同努力的結果!沒有業主的信任和認可,沒有團隊智慧的碰撞,沒有參建方的密切配合,僅憑個人或少數團隊的努力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從科技入手:
RFID系統
讓你的行李托運不會再出錯
T3A還有很多高科技,讓這座航站樓變得與眾不同。
首先來看看行李托運系統,邱小勇表示,T3A航站樓最大的一個科技亮點就是行李的托運系統。
“這是國內首次成規模使用自助行李托運系統。一般乘客在托運行李時都會獲得一個行李條,機場在處理行李托運時,依靠掃描行李條進行識別和分揀。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為綜合識別率只能達到95%,因此就會產生部分行李無法識別的問題,機場也就只能借助人工來完成分揀。在這個過程中,就容易產生行李提取等待時間過長、行李丟失等問題。”
邱小勇說,重慶T3A航站樓即將投用的RFID(無線射頻識別)系統,將行李的識別率從以前的95%提升至99.5%,對行李進行高效定位跟蹤,基本上不用擔心你的行李托運出現問題。
從節能入手:
最大拉鎖幕墻更安全
屋面天窗實現全方位節能
國內很多機場都采取了玻璃幕墻的方式,這樣的設計雖然好看,但卻存在著能耗的增加。
T3A航站樓外使用的玻璃幕墻,是亞洲最大拉鎖幕墻。這是一種預應力幕墻,是雙面加膠的中空玻璃,受力更好、更安全。幕墻總面積將達到15萬平方米,幕墻的最高點在E區中心大廳,高達40多米。其中,石材幕墻有4米,玻璃幕墻為36米,相當于10多層樓高。

航站樓內景
而最值得點贊的是航站樓的屋面天窗,不但改變了以往玻璃頂天窗的方式,采用了多條高側窗的模式。在取得良好自然采光效果的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重慶夏季的空調能耗。
“它可以有效提升屋面的防漏水,防風揭性能,改善目前大多數機場的通病。”邱小勇說,T3A航站樓還運用到了智能樓宇控制系統,通過提高舒適度節約能耗;還采用了智能泊車系統,提高車庫的使用效率;采用中水回用系統,把這些水用于室外地面沖洗、綠化澆水等,總之,可以想到的環保理念都全部用進去了。
對話設計師:
求學重慶喜歡重慶
每一個自己的感受都是設計的靈感
什么是最好的設計?相信T3A呈現在世人面前后,得到的會是肯定的答案。
出生在四川的邱小勇對于這樣的贊譽,表達了自己的感謝。“其實,每一個設計可能都會有它的遺憾,但是我們當初構想的時候,就是把自己所有的感受考慮進去,只有人性化的設計,才是最讓人滿意的設計。”

說起和重慶的緣分,邱小勇立刻變成了“暖男”,“對頭,我大學就是在重慶讀的,那個時候重慶熱啊,寢室里面沒有空調,我們想了很多種方法降溫。”
大學時代的點點滴滴,延續了邱小勇和重慶之間的情感,增加了這份“第二故鄉”的情愫,所以,當得知要來重慶競標,邱小勇內心興奮了好久。
前后帶著團隊十多次來重慶,看重慶的山、水、人,看重慶的生活、文化,看重慶的一切一切。最終,鴛鴦火鍋的互相交融以及兩江交匯的涇渭分明鑄就了這份獨一無二的靈感,讓大腦里的設想變成了藍圖,最終成為重慶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