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建軍:機長成為勞模的秘密法則?
赴約遠方,翱翔藍天,既是夢想,亦是諾言!——龐建軍
近日,東航上海飛行部飛管部A330監察主任龐建軍收到一份沉甸甸的榮譽——“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可當小編采訪他如何成為一名杰出的飛行員時,這位擁有16000個小時安全飛行記錄的五星機長,卻總把幾句簡單、平淡的話掛在嘴邊。言語簡樸,卻勾勒出龐建軍36年飛行生活的輪廓。
讓我們一同走近這位“勞模機長”,感悟“四道杠”所賦予的深刻內涵。
“村長”的努力“幸運的背后總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持著。——羅曼羅蘭
三十六年如一日。
龐建軍17歲就被遴選入部隊駕駛戰斗機,一飛就是17年。對于當年的招飛經歷,他一直歸結于“運氣好”——身體素質不錯,恰逢機遇合適。然而這所謂 “運氣”的背后是:年過半百的他,每年仍要飛夠1000個小時的飛行量——這是一個飛行員所能被允許的,年飛行時間的上限。
身為上海飛行部空客A330機型的中隊長,他感覺自己就像個“村長”,需要做的是管好一群“85后”年輕飛行員的吃喝拉撒、技術情況、心理狀態、人員調配等看似繁瑣卻不能忽略的事情。龐建軍說:“‘小飛’們很簡單。中隊長怎么做,他們就跟著怎么干,所以自己這個榜樣要做好。”“村長”干了好幾年,龐建軍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又被調到飛管部擔任空客A330監察主任,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青蛙跳”不辱使命“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歌德
這是在2014年11月14日東航再次運送285名醫療專家赴利比里亞的任務中,機長龐建軍臨起飛前發出的一條信息。
自2014年9月16日,東航首次運送援非抗擊埃博拉病毒醫療人員以來,共執行了6批次包機任務(不包括兩次貨運任務),承擔了絕大多數的醫療人員運送保障。這次任務之所以稱為“青蛙跳”,是因為此次飛行不同以往從出發地直飛目的地。
整個路線情況復雜,耗費時間長。
而是從重慶到北京,再經停莫斯科,隨后飛往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再飛往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在弗里敦組織進行援塞醫療隊首批輪換,第一批援塞醫療隊隨機返回北京。整個過程,歷時40多小時,飛機橫跨整個歐洲大陸,經過10余個國家,如此多的經停站點,如此長的飛行時間,這在執行包機任務中并不多見。
面對航線曲折,資料不全,沒有目的地機場平面圖等諸多難題,龐建軍作為曾經執行過利比亞撤僑、維和包機運輸,并在臨時航線上有著豐富飛行經驗的老牌機長臨危受命,擔任了帶隊責任機長。這意味著他在40多個小時的飛行中必須一直保持清醒狀態。即便不是他駕駛飛機,也需要時時確認飛行的狀態和進展,使駕駛艙始終保持三個人在場,以防聽不清地面指令。
每一次出發都是新的起航,都要一絲不茍。
習慣了沒有周末、習慣了不回家過年,也習慣了經年累月與“時差”互為敵友。不僅自己要習慣這份工作,家屬也要適應這種生活狀態。千里挑一,天降大任,這個籠罩著耀眼職業光環的工作確實有令人垂涎的高薪,但飛行員日常的工作,卻沒有影視宣傳中那般寫意、浪漫。
和大多數不善言辭的實干者一樣,龐建軍鮮有粉飾日常的噱頭及技巧。他說:“茫茫夜空,經常是一個人面對無數數據。兩套機組,十來個小時輪換一次。這十來個小時的駕駛過程其實是非常孤獨的。”
雖然早已了然于心,但再多翻翻手冊亦是會有新的領悟。
然而從17歲開始,在東航工作的19年中,這位在飛行工作一線默默耕耘36載的五星機長,經歷了數不清的起飛和降落,他從麥道82型飛機開始到空客A300再到空客A330,見證了東航從一家不足百架的航企成長為如今機隊規模達500架的全球十大航空公司之一。東航的各種大事件都讓龐建軍感受到個人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幸福。
龐機長見證的東航大事件當然不能少了制服的更迭,最新的一套制服更換差不多要三年了。
赴約遠方,翱翔藍天,既是夢想,亦是諾言。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