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四旋翼傾轉旋翼機 發動機壞兩個也沒事(圖文)
“藍鯨”傾轉旋翼機(資料圖)
常規直升機受自身構型的影響,飛行速度、航程等受到較大限制。300千米/時,幾乎是常規直升機的速度極限。研制大速度、高機動性以及大航程、可滿足快速反應、遠距大載重等需求的高速直升機,是未來直升機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中航工業直升機所已經將高速新構型直升機研制納入了研發日程。根據發展規劃,直升機所在“十三五”期間將首先突破直升機每小時400千米的限制。 K-800 是他們目前醞釀中的一款無人高速直升機驗證平臺,采用ABC旋翼,在機身前部加推進螺旋槳,以直升機模式垂直起降、懸停,螺旋槳模式飛行,起飛重量達到800千克、設計速度450千米/時、機長5.12米。 K-800的意義在于提供了一個驗證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對新技術、新方法進行驗證,為今后更多的新構型高速直升機做準備。
“藍鯨”傾轉旋翼機(資料圖)
我國是一個地域、領空、領海十分遼闊的國家,東西南北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差異巨大,為保衛我國的領空、領海和領土完整,不依賴特殊場地,能夠隨時隨地起降,并且擁有速度快、效率高、地點準、機動靈活等特點的航空器,對海洋維權、邊境巡邏、反恐突襲、戰地急救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傾轉旋翼機正是這樣一種航空器,“藍鯨”是直升機所正在研發的一款傾轉旋翼機。“藍鯨”為四傾轉旋翼構型,商載達到20噸;巡航速度538千米/時;航程3106千米。 在科研人員的構想中,“藍鯨”采用可收放起落架,具備垂直起降和滑跑起降能力,配備四臺發動機,余度設計確保兩臺發動機失效后還能安全飛行。 采用分布式綜合航電系統提升任務能力和抗干擾能力,應用光傳操縱系統融合多模態任務飛行控制、智能綜合駕駛艙技術降低飛行員負荷,大幅提升機體復合材料應用比例,具備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能力。
除了高速、大裝載、遠航程之外,與常規直升機相比,“藍鯨”還兼具振動小、噪聲小、耗油率低、運輸成本低等特點。“藍鯨”結構布局中旋翼安置在遠離機身的機翼尖端,且旋翼直徑較小,因此其座艙的振動水平低于一般的常規直升機,并且由于主要的噪聲源——旋翼,遠離座艙,因此座艙內的噪聲比普通直升機小很多。科研人員分析,“藍鯨”在150米高度懸停時,其噪聲只有80分貝,僅相當于30米外卡車發出的噪聲,特別適合于旅客運輸。據科研人員介紹,綜合考慮“藍鯨”耗油量少、速度快、航程大、載重大等優點,其運輸的成本僅為常規直升機的1/2。
“藍鯨”傾轉旋翼機(資料圖)
傾轉旋翼機因既有旋翼又有機翼,并且要實現旋翼從垂直位置向水平位置或從水平位置向垂直位置傾轉,因此不僅基本綜合了直升機和渦輪螺旋槳飛機的技術特點,而且還具有旋翼傾轉過程中存在的許多技術特點。其結構、氣動、控制等技術比一般飛機或直升機復雜得多,并擁有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所擁有的各種技術難點,同時還帶來許多傾轉旋翼機獨特的技術問題。歸納起來,傾轉旋翼的技術難點主要表現旋翼-機翼的氣動干擾對有效載荷影響大、旋翼傾轉過程中的非定常氣動特性復雜、傾轉旋翼機的結構設計復雜、傾轉旋翼機的動力學耦合問題多等方面。
“藍鯨”傾轉旋翼機(資料圖)
我國傾轉旋翼機的研究起步晚,很多關鍵技術還在摸索階段。然而在關鍵技術突破之外,更需要的是創新精神的綻放。為激發設計人員的創新精神,直升機所于2009年設立了所長課題基金。 “所長課題基金”是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的支持力度,為營造良好的研究環境,鼓勵原始創新,培養直升機高科技人才,促進直升機技術進步和發展而設立。主要支持直升機旋翼研制及其技術發展中的應用基礎研究和部分探索性強的應用研究,解決旋翼研制中出現的技術瓶頸,攻克關鍵技術,探索新思想、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方法的科學研究。近些年來,直升機所還定期舉辦技術創新沙龍、“新概念旋翼飛行器設計大賽”等活動,鼓勵科研人員發散思維,激發創新熱情,為科研人員提供了一個技術、創意交流的平臺。同時,在研究室內部實施項目團隊管理,放手啟用思想活躍的年輕技術骨干負責項目,群策群力大膽推進技術創新。
“藍鯨”傾轉旋翼機(資料圖)
創新是科研人員的靈魂,是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決定了科技發展的未來。中航工業直升機所作為國內唯一的直升機研發機構,一代代直升機人矢志不渝,開發新技術,攻克技術難關,不斷推動我國直升機技術水平向前發展。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