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旋翼艙里的90后機長

黃罡,今年25歲,2014年畢業于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飛行技術專業。目前在貴州一家航空公司擔任機長,學習飛行至今已累計安全飛行800余小時。黃罡說,兒時的夢想已成為現實,“地面苦練、空中精飛”,他時時刻刻都警示著。(圖/文 貴陽晚報 王弘揚) (來自:騰訊圖片)

每次飛行前一天,黃罡都早早地來到貴陽的停機點,與機務組的同事一同為飛機進行體檢,體檢完畢后,將飛機裝車運至獨山進行一周的飛行訓練。黃罡說,目前貴陽尚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通用航空機場、機庫、航油儲存庫等均滿足不到長期飛行訓練條件,訓練只能在異地訓練。 (來自:騰訊圖片)

第二天早上,黃罡拉開窗簾,興奮地趴在窗臺喃喃自語,“哇,這天,太給力了!干我們這行就是靠天吃飯。” (來自:騰訊圖片)

上午9點,黃罡驅車到達機場。起飛前黃罡用手臂感知風向帶方向,這能夠有效地對當日飛行風向做出判斷。 (來自:騰訊圖片)

機務組的同事已早早地來到機場,為即將起飛的直升機做飛行檢查,引擎、機窗、航油……一樣都馬虎不得。黃罡告訴記者,“安全是頭等大事,一顆螺絲、一滴漏油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飛行事故。” (來自:騰訊圖片)

黃罡對飛行航油進行確認,確認無雜質后方可起飛。 (來自:騰訊圖片)

黃罡拉開艙門,坐進雷鳥R-44II駕駛艙,對照檢查單,仔細地核對每一項安全細則。 (來自:騰訊圖片)

飛行執照、飛行記錄本、墨鏡、登機證……這是每次上天的必備工具。 (來自:騰訊圖片)

核對完畢,戴上通訊耳麥,點火發動引擎,“轟隆隆”的轟鳴聲如雷貫耳,初次聽見直升機引擎聲,讓記者有些興奮。黃罡說:“初聞引擎轟鳴聲,每個人都會興奮,包括我也不例外。” (來自:騰訊圖片)

熱機完畢,待空軍批示起飛后,方可起飛訓練。黃罡與塔臺取得聯系“拐六八兩(7682)檢查完畢,請求懸停。”塔臺批示可以懸停,在耳麥里無線電傳輸信號聲中黃罡做起了起飛動作。 (來自:騰訊圖片)

四座的雷鳥R-44II直升機,黃罡坐在前排右側駕駛。 (來自:騰訊圖片)

駕駛直升飛機與民用客機不同,全程手動操作,黃罡駕駛飛上天后,全神貫注地注視著飛行的每一個細節。飛機會因為風向不斷變換,他的手指始終保持在駕駛桿上、腳放至腳蹬同時協調控制,這樣才可使懸翼的中立位保持平衡。“操作懸翼機的概念如同兒時玩耍平衡乒乓球拍一樣,不過那只是游戲,飛行開不得玩笑。”黃罡說。 (來自:騰訊圖片)

3000英尺下俯瞰,村莊、小徑、稻田格外美麗。 (來自:騰訊圖片)

從透氣小窗望去,飛機、藍天、大地渾然一體。“回到家鄉駕駛直升機,看著眼下的風景總是讓人不禁自豪,同時也期待著未來貴陽的通用航空發展逐漸成熟。” (來自:騰訊圖片)

飛機即將落地,機身的影子逐漸變大,預示著降落動作即將進行。 (來自:騰訊圖片)

每當訓練結束,不少好奇的村民便會來到機場看一看這個黃色的大怪物。 (來自:騰訊圖片)

這天天氣炎熱,黃罡與同伴決定待太陽稍小些再進行訓練。圖為休息時分,黃罡與小狗玩耍。 (來自:騰訊圖片)

太陽漸漸地落下,黃罡拿上飛行記錄本,重新登上飛機,再一次重復著飛行動作。未來幾天黃罡將持續保持這樣的飛行訓練狀態。 (來自:騰訊圖片)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