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政策去年底上報“兩會”前出臺屬謠言
國家空管委內部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日前盛傳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將于2月底前下發屬謠言,相關政策去年年底報上去,距離獲批還有較長一段時間。
低空政策不會有革命性突破
民航局西南局也表示尚未收到相關文件,低空政策不可能在“兩會”前出臺。
昨(11)日有媒體報道稱,《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已在春節前獲得批復,預計本月底前下發,3月開始實施。規定將新增7個低空開放試點區域,并明確到2015年年中實現全國范圍內的低空開放。
通用航空業內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如果2月底前要出臺《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應該是對之前散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民用航空使用空域辦法》、《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與管理規定》等法規和政策里面,有關通用航空條款的整理和明確。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事實上,《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目前并不會有革命性的突破,主要由于目前出臺的任何政策都必須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相吻合的,而目前《航空法》規定的空域管理和協調主要在軍方,軍方考慮更多的是安全,而通用航空作為一個產業要發展,還應該由產業主管部門民航局來監管,民航局相對空軍會更注重經濟效益。
低空開放試點,發展緩慢
媒體報道稱,《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將新增7個低空開放試點區域。上述通航業內人士表示,事實上,我國低空是開放的,發展通航的關鍵不在新增低空開放試點區,而在放松管制,目前的手續太復雜,所以即便在試點區域,通航發展依然是很緩慢的。
低空空域改革試點自2011年起開始向全國推廣,目前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已擴大到沈陽、廣州管制區以及唐山、西安、青島、杭州、寧波、昆明、重慶管制分區,即“兩大區七小區”。
上述人士表示,從全年的通用航空飛行小時可以看出,目前低空開放試點的情況并不成功。2011年中國通用航空飛行50.3萬小時,2012年51.7萬小時,2013年按照民航局的數據是56.6萬小時,并未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而根據2014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2014年通用航空飛行小時目標位59.8萬小時,同比增長僅5.6%。事實上,根據“十二五規劃”,通用航空飛行小時的年均增長率要達到15%,可見目標遠未企及。
另外,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我國通航飛行器架數增長迅猛,2012年比2011年增加160多架,2013年比2012年增加300多架,截至2013年,我國通用航空飛行器達到1631架。按道理,飛行器數量雖然快速增長,但都飛不起來,這還是歸咎于目前低空管制太嚴格。
上述人士表示,低空要發展,空域開放和管制放松是前提,但目前的空域管制仍在軍方,低空改革要獲得革命性突破比較難。
通用航空產業鏈整理
經大智慧通訊社整理,通用航空產業包括通用航空飛機總裝制造、航空零部件制造、機場設備與空管配套、通用航空運營與維修四大領域。
通用航空飛機總裝制造方面,中航工業集團公司的產品線最長,幾乎覆蓋了除了渦噴公務機之外的通用航空機種,將是低空 域放開后最大的受益者。中航工業旗下的中航工業通飛、中航直升機公司、中航防務公司以及中航飛機公司也都涉足通用航空領域,其中中航通用飛機公司和中航直 升機公司受益最大。
貴航股份:中航工業旗下的中航工業通飛,目前正在批量生產的通用飛機有運5B 飛機、小鷹500飛機和A2C超輕型水陸兩棲飛機。從目前的運作來看,貴航股份可能成為中航旗下通用飛機和通用零部件的運作平臺。
哈飛股份:哈飛股份重組后將成為國內直升機制造領域的絕對龍頭,擁有相對完整的軍、民用直升 機產品譜系,必將成為國內陸航及海監裝備發展、以及通航產業爆發的核心受益對象。主營機型包括Z9系列武裝直升機、H410、H425系列民用直升機、HCl20(EC120)直升機、Z15直升機、Y12,以及昌飛的直8和直11。
洪都航空:國內專業生產教練飛機和通用飛機的企業,也是我國首家以明確大批出口定單的整架飛 機為主營產品的高科技外向型企業,是通用航空概念股之一。隨著低空開放進程的加快,將推動通用飛機制造及通用航空服務市場需求空間倍增,以及教練機的需求 增長。
航空零部件制造方面,主要包含航空發動機和機載設備制造,我國航空領域的大部分航空零部件均有十大軍工集團制造,其中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為零部件制造龍頭企業。
航空動力:主營包括航空發動機批量生產、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外貿轉包生產等航空發動機制造產 業,是中航工業航空發動機整機整合平臺。隨著通航產業政策環境的改善,未來10年,中國市場的通用飛機數量預計年均增速為20%左右,航空發動機潛在需求 巨大。
機場設備與空管配套方面,機場設備主要包括通信系統、導航系統、雷達系統、機場地面車輛等,而空管配套產品主要空管系統自動化。
川大智勝:是我國空中交通管理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和重大裝備供應商,目前已形成了空 管自動化系統和空管仿真模擬訓練系統兩大系列的重大技術裝備。低空空域監視管理和服務系統項目按計劃進行,預計年底開始系統集成和現場試驗。民航西南地區 管理局于2013年5月29日批復同意公司籌建通航企業,籌建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四創電子:公司是通航細分行業雷達龍頭公司,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下的一類軍工研究所。公司已經形成氣象雷達和航管雷達兩翼發展的格局。
威海廣泰:目前空港設備作為公司的第一大業務板塊,銷售收入占比70%左右。公司所生產的電源車、牽引車、平臺車、除冰雪設備等產品主要用于民航機場,隨著我國民航業的發展,以及國際市場的有效拓展,公司的空港設備業務在“十二五”期間仍將保持穩定增長的勢頭,而通用航空為空港設備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
通用航空運營與維修方面,2011-2015年,通用航空器租賃、售后服務、運營管理、專業服務等運營業務將快速發展,年均市場需求在80億元左右。培訓和維修是航空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環。良好的培訓、高超的維修能力和服務水平對整個通航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信海直:主營海上石油直升機飛行服務業務,在海上石油市場份額占60%左右,是國內通用航 空業唯一集航空、機場和維修基地三位一體,也是最大的甲類通用航空上市企業。公司未來幾年制定了龐大的飛機引進計劃,有利于公司不斷提高海上石油直升機飛 行服務作業能力。公司2013年上半年通用航空運輸服務也收入4.99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95.76%。
海特高新:公司是目前A股唯一一家從事航空維修領域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飛機維修、檢測、 租賃、航空設備制造及航空培訓。2012年,公司擬定增募集不超過4億元,募集資金將投入天津海特飛機維修基地建設項目、航空動力控制系統研發及生產技術 改造項目、民用航空模擬培訓基地模擬機增購項目。前兩個項目與飛機檢修和航空設備制造緊密相關。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