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用機場望獲行政處罰權 拍電影搞募捐受罰
以后,在機場范圍內吐痰、丟垃圾,將有可能受到行政處罰。昨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對《河南省民用運輸機場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進行了第二次審議,有望賦予機場行政處罰權。
同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航班正常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明確因天氣、流量控制導致航班延誤或取消,食宿費用乘客自理。
關鍵詞行政處罰
機場行使行政處罰權,符合實際管理需要
為什么要賦予機場行政處罰權?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四川說,多年來,在機場范圍內的公共秩序和場容環境方面的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由于機場管理機構缺乏相應的管理手段,只能進行勸說和維護工作,缺乏威懾力,管理效果微乎其微。所以,賦予機場管理機構在機場范圍內行使部分行政處罰權是可行的,也符合機場實際管理需要。
據悉,上海、湖南、云南、貴州等省市已相繼出臺地方性法規,將機場范圍內的公共秩序和場容環境方面的部分行政處罰權,授權機場管理機構行使。
《條例》還規定
機場管理機構執法人員應當取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執法身份證件,罰沒款全部上繳國庫。
在機場“胡來”,今后最高可能罰1萬
一旦《條例》通過,機場管理機構擁有了行政處罰權,再在機場內做出一些行為可就要受到處罰了。
《條例》規定,在機場張貼、散發廣告及未經允許拍攝影視片、開展募捐活動、進行問卷調查,要被機場管理機構處以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為了保證機場范圍內的干凈整潔,違反場容環境的行為,也將受到處罰,如隨地吐痰,亂扔雜物,隨地便溺,亂倒垃圾、污水、糞便等污物的行為。
《條例》還規定
在凈空保護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建筑物、構筑物,應該符合機場凈空限制高度及其他規范要求。在機場凈空保護區內禁止升放影響飛行安全的氣球、孔明燈和其他升空物體。
關鍵詞航班延誤
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乘客食宿自理
《規定》明確,發生航班延誤或取消后,承運人或地面服務代理人提供的服務應區別對待。
比如說,如果是機務維護、航班調配、機組等承運人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延誤或取消,承運人應當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務。
而如果是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及旅客等非承運人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延誤或取消,承運人應協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費用由旅客自理。
《規定》還規定
航班在經停地延誤或取消,無論何種原因,承運人均應負責向經停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服務。
機坪延誤超3小時,乘客可下飛機等待
《規定》指出,發生機坪延誤后,承運人應每30分鐘向旅客告知一次航班動態信息,包括延誤原因、預計延誤時間等。
機坪延誤期間,承運人應保證盥洗設備的正常使用,必要時提供醫療服務。機坪延誤超過2小時(含)的,承運人應為客艙內旅客提供飲水和食品。
機坪延誤超過3個小時(含)的,承運人應在不違反航空安全、安全保衛規定的情況下,經空管部門同意后,將飛機返回停機位安排旅客下飛機等待。
《規定》還規定
航空公司應制定并公布航班延誤經濟補償方案,方案中應明確是否對航班延誤進行補償,補償的范圍、條件、標準等內容。航班延誤時,承運人應嚴格執行經濟補償方案。
一個疑問如何保障乘客知情權?
航班延誤,乘客如何才能準確得知到底是因為“流量控制”、“天氣原因”還是承運人自身原因?
對此規定指出,在掌握航班延誤、取消信息后,各單位應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信息告知工作。
記者查閱發現,這里所說的單位包括:承運人(即航空公司)、機場、航空銷售代理人、空管部門等。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一條信息要經過四個部門才能到達乘客那里,這種條塊化的分段管理體制,使航班延誤信息不能及時準確地發布出去,從而導致乘客與承運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乘客的具體知情權被剝奪。“理順關系,打破條塊化的分割,資源聯動整合,這才是打破信息不對稱的關鍵。”
名詞解釋
航班流量控制,是指通過限制單位時間內進入某空中交通管制節點的航空器的數量,來維持空中安全的交通流。就是飛機在機坪或空中一架一架地排隊等候放行起飛或下降落地指令。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