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機兩年“窩冬”后市或有復蘇
盡管2014年全球公務及通用飛機的交貨量出現了回升,但是中國的私人飛機市場依然一片慘淡,具有政府背景的企業延遲、取消公務機訂單的現象屢見不鮮,公務機托管公司更是慘淡經營。
耐人尋味的是,諸多業內人士對2015年的公務機市場抱有信心。
寒冬尚在
與航空公司購買商用飛機不同,公務機的購買往往被視作客戶的商業機密,在行業內被很少提起。盡管如此,在過去一年中依然有諸多地方國企推遲或取消公務機訂單的消息被傳出。
“據我所知,山西某鋼鐵企業和江蘇某工程機械企業都先后推遲或取消了他們的公務機訂單,盡管行業內沒有明確的數字統計公布,但是2014年因為政策風向推遲或取消的公務機至少達到十幾架。”一位要求匿名的私人飛機生產商高層告訴筆者。
這個數字幾乎是民生租賃一年接收的公務機總量。在金融租賃市場,民生租賃以布局公務機擅長,如果考慮到其2014年4月份訂購的60架灣流公務機,則民生租賃的公務機規模已經超過了200架,在國內市場占據了較大市場份額。
民生金融租賃副總裁、飛機租賃事業部負責人喬凱此前曾經公開表示,民生租賃采購了一批公務機以灣流飛機為主,集中在2014~2018年交付,每年約交付十幾架。
“公務機行業的整體遇冷讓民生租賃也感覺到寒冬。”上述人士透露。
據筆者了解的消息顯示,民生租賃負責飛機業務的板塊近年來人事變動頻繁。自2014年民生金融租賃原副總裁、飛機租賃事業部總裁張博離開后,民生金融租賃副總裁、首席風險官喬凱接替張博一職。而各方獨立渠道的消息顯示,飛機租賃事業部副總裁劉浩然也離開了民生租賃,他一度被看作是民生租賃操作飛機租賃業務的中堅力量。
特色消費
毫無疑問,公務機市場的驟然預冷與政策風向有關。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某民營企業家購買公務機是為了招待政府官員便捷出行,但是鑒于目前反腐力度空前,其購買的公務機一直交給某托管公司,在機場“趴場”。
“一些客戶購買了豪華公務機后卻沒有業務,飛機幾乎全年趴在機場,每年日常費用與保養就需要花費數百萬元。”一家總部位于天津的公務機托管公司內部人士告訴筆者,這樣的情形從2013年就開始出現,數據顯示,2013年通用航空增長速度是8%,但實際飛行作業量只增長了2.5%。而實際飛行作業量,是被看作反映通用航空最真實的晴雨表指標。
上述私人飛機生產商的高層稱,美國已經經歷了通航飛機漫長的市場培育期,客戶對于飛機選擇十分務實,比如從塞斯納小型機入手,逐漸過渡到頂端的灣流飛機。但是中國消費者購買的習慣是傾向于航程遠、座位數多的大型公務機,且很少考慮保養得宜的二手機,都直接購買新飛機。美國公司霍尼韋爾預測,短期內即將交付的公務機總價值的75%來自大型公務機,在接下來的十年(2015年至2024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85%。在中國,這一特色被放大得更為明顯。
因此,大型公務機引領公務機市場復蘇的預測開始頻頻出現,《AviationWeek》預測,2015年至2019年將有5256架公務機交付,由于大型機的數量增多,交付飛機的總價值將從1360億美元提高到1479億美元。
復蘇有望?
在這樣的聲音之下,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看好中國的公務機市場。
數據顯示,2014年虹橋國際公務機基地出入境航班達1297架次,同比增長近4%,創下了歷史新高。這或與上海自貿區吸引國際企業的因素有關,但被業內人士看作中國公務機市場復蘇的一個縮影。
即使在全球市場來看,這樣的復蘇信號也開始出現。美國通用航空制造商協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公務及通航飛機在2014年的全球交付量達到2454架,增幅超過4%,訂單交易總額也達到245億美元,創下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好記錄。
“在經歷了兩年寒冬之后,客戶開始越來越適應這種常態,公務機出行的需求只是被暫時壓制,并沒有消失。”上述公務機托管人士分析。
霍尼韋爾自2011年起重點關注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增長情況,2013年,42%的受訪者表示有采購計劃,2014年這一比例降至29%,但仍高于全球23%的平均水平。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