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廈航線本周六正式停飛 堅持十多年終退市
本周六,執行完MF857航班后,堅持了十多年的福州往返廈門航線將正式停飛。
像福廈航線這樣的省內航班,更多是作為“擺渡”航班而存在。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是福建省最大的機場,省內其他地方可以通過廈門中轉前往目的地,票價經濟也更方便。這一模式在歐美國家很普遍,但在我國卻“飛不起來”,究其原因,不外乎成本問題。
上座率低
記者昨天(26日)從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以及廈門航空了解到,即將于31日停飛的這條MF857/MF858航班是目前福州往返廈門的唯一一個航班。這條航線的飛行時間為40分鐘,經濟艙票價為450元,加上130元的稅費,總價要580元,比起僅80多元的動車二等座要高出數倍。
“上座率太低,這是最直接的原因。”執飛這條航線的廈門航空公司一位負責人說,平日單純從福州飛廈門的乘客寥寥無幾,甚至經常為零。
記者了解到,目前這條航線是由福州出發經停廈門前往吉隆坡,幾乎所有從福州乘機的乘客都是要前往吉隆坡,只是在廈門機場短暫停留。即便在福廈動車開通后,福州和廈門之間也依然保持航線。
“擺渡”航線
“在國外,這樣的短途航線非常多,起的就是擺渡作用。”民航華東局一位工作人員說,一個區域一般有一個大型機場,其他小型機場就開通前往這個大型機場的航班,再中轉前往其他目的地,這樣,小機場就不必開通很多航線。
廈門機場是福建省最大的機場,客流量排名全國第11位,而福州機場的客流量不到廈門機場的一半,武夷山、連城等機場更少。因此,開辟前往廈門的航線,經由廈門前往國內外城市,選擇面更大,票價也更經濟,而且行李直掛,無需舟車勞頓,可以從當地機場經廈門后直接到達目的地機場。在歐美國家,從中小機場經樞紐機場前往目的地的模式相當成熟。
無法復制
為什么在歐美如此成熟的模式,在福州卻行不通?目前,福州開通的省內航線只剩下一周一班的連城航線。
“網絡化運營還不成熟,導致成本太高,自然很少人愿意選擇了。”廈航一位吳姓業務經理說,國內大部分省份的省內航線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不過還是有幾條短途航線的運營相對成熟,如東航執飛的南京到上海航線。雖然兩地的高鐵只要1個小時就能到達,比福廈動車還要便捷很多,但是不少來自國外城市的乘客愿意在抵達上海后,坐飛機前往南京。東航巨大的國際客運量基數,可以支撐航班的高上座率,從而拉低每位乘客的出行成本。再加上該航線為支線航班,免征50元的民航發展基金,成本更少。但福廈之間根本無法如此“拷貝”,因為執飛這條航線的廈航,在福州和廈門開設的航線基本一致,而一些福州沒有、廈門卻有的國際航線,如往馬尼拉、曼谷、阿姆斯特丹等城市的航線,都是廈航以外的航空公司開辟,行李直掛、機票改簽等無法實現,自然也不能“擺渡”。而且廈航的機型都是干線機型,乘客都需繳納50元的民航發展基金。
“如果運營模式還不改變,省內航線可能還要進一步萎縮,小機場虧本的局面將依然存在。”吳先生說,如果廈門和福州機場的競爭能夠各有側重,而對連城等小機場也加以引導,加上航空公司之間的合作,或許今后省內航線還有“崛起”的機會,也能便利老百姓的出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