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將建4個機場 7條輕軌(圖)
環大亞灣新區低碳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圖。
位于惠陽平潭的惠州機場上月恢復民航,讓惠州終于邁入了“航空時代”。如今,惠州在開拓航空服務方面再傳新計劃,已開始謀劃打造惠陽、惠東、大亞灣3縣區全覆蓋的航空網絡,計劃建設4個機場。
近日,惠州市政府印發實施的《廣東惠州環大亞灣新區低碳生態專項規劃(2014—2030年)》提出了上述“航空計劃”。其中明確,要在環大亞灣新區構建水陸空鐵港組合的低碳交通體系,包括建設惠東和惠陽縣區級通用機場、大亞灣區石化直升機場和巽寮灣旅游通用機場等,形成覆蓋廣闊的通用航空服務網絡。
低碳生態不僅體現在低碳交通體系上,該規劃還在資源低碳利用、低碳產業體系、新能源發展、生態碳匯體系等方面對惠州“藍色引擎”環大亞灣新區的“綠色發展”作出了謀劃。到2020年環大亞灣新區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率要達到100%,森林碳匯儲量方面則爭取到2017年、2020年、2030年分別達到1897.18萬噸、2217.6萬噸、3332.34萬噸。
打造四大產業新城、建科創平臺
在低碳城市空間體系方面,《規劃》提出,要整合環大亞灣新區的海陸空間發展資源,以陸海統籌發展為導向,構建縱向城鎮功能走廊,鼓勵圍繞軌道交通樞紐高密度集聚開發。同時,建立橫向沿海發展帶,依托高快速通道提高城市聯系度與可達性。
《規劃》透露,環大亞灣新區將打造產城融合、功能完善的五大城市功能組團,依托惠州港與惠陽城區打造港城聯動的城市核心區,依托稔山、白花、永湖、鎮隆等鎮街與其周邊產業園區,打造稔平半島海洋產業城、西部高端制造產業城、惠南臨空產業新城和惠東新興產業城等四大產業新城。
在低碳產業體系領域,《規劃》提出,要加快制定石化產業項目引進目錄,明確石化產業鏈發展方向,重點提高高端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比重,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項目。新區還將重點促進石化行業節能降耗,爭取至2020年和2030年,石化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降低至0.870噸標準煤/萬元、0.781噸標準煤/萬元。
同時,環大亞灣新區將加快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惠州中國南方電子石化研究開發基地,引領大亞灣精細化工園及各區鎮精細化工基地發展;建設惠陽產業轉移二次創新孵化中心,促進電子信息產業在承接深莞轉移過程中由貼牌制造向原設計制造轉變;建設黃埠—吉隆民營科技園(惠東科技園),推動傳統優勢產業由制造向設計創造轉型升級。
在三舊改造方面,新區計劃以鎮隆、平潭、白花、吉隆、黃埠等鎮街道為重點,通過廠房加層、老廠改造、內部整理等途徑提高土地利用率,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改造項目給予補貼。
新區近六成面積實行開發管制
《規劃》提出,在環大亞灣新區劃定基本生態控制線,以保護生態系統,保障區域生態安全,防止城市建設無序蔓延。環大亞灣新區基本生態控制線劃定比例為59.33%,其中一級管制區比例為37.65%,二級管制區比例為21.68%。
據了解,一級管制區內,實行最嚴格的管控措施,區內禁止從事與生態保護無關的開發活動,以及其他可能破壞生態環境的活動。二級管制區內,以生態保護為主,嚴格控制有損生態系統服務的開發建設活動。
同時,《規劃》還對近岸海域環境進行分區控制,規范海洋開發利用。根據海洋功能區劃,將大亞灣海域劃分為四大類近海海域控制單元。針對陸源污染、石化產業污染、海產養殖污染、違規填海等問題,大力推進沿海石化產業地區污染綜合防治、濱海濕地和岸線修復、海域船舶污染控制、科學填海造陸、生態健康海產養殖等工程建設。
在沿海防護林建設方面,環大亞灣新區將實施惠東、大亞灣海岸濕地防護林建設。到2017年,完成考洲洋紅樹林建設面積0.6萬畝、沿海防護林建設面積3萬畝的建設目標,構建防災減災功能與景觀效果相結合的沿海防護林生態安全體系。
新區還計劃結合河流防護林、生態景觀林帶、山體、基本農田等生態要素,建設工業園區綠化緩沖帶。其中,大亞灣中心區與大亞灣石化區之間設置800—1200米的隔離帶,大亞灣石化區與霞涌之間設立800—1000米的隔離帶。
建換乘便捷的一體化綜合客運樞紐
對于打造低碳交通系統,《規劃》提出,構建換乘便捷、運轉高效的一體化綜合客運樞紐。建設惠東和惠陽縣區級通用機場、大亞灣區石化直升機場和巽寮灣旅游通用機場等,形成覆蓋縣(區)級行政單元、重要商務區、重點產業區和重點旅游休閑區的通用航空服務網絡。
同時,新區將大力推進大容量城際軌道建設,加快推進莞惠城際、惠深城際和大亞灣區澳頭至深圳坪山城際等軌道建設,全力構建深莞惠半小時和珠三角一小時交通圈快速客運系統,改善居民出行結構。
《規劃》要求,新區要大力推進低碳化的城市輕軌建設,加快推進惠城至惠陽輕軌、惠陽至惠東輕軌、惠陽至大亞灣輕軌、稔山—巽寮度假區輕軌、環坪清新軌道線、新圩至陳江軌道線和惠東—稔山城市軌道銜接線建設,形成環大亞灣新區放射與環狀相結合的城際輕軌交通網。
在城鄉交通供求引導和管理方面,新區將加強個體小汽車運營管理,鼓勵公眾購買小排量汽車和新能源車輛,引導汽車租賃、汽車共享等服務有序發展,逐步減少摩托車的使用量。至2030年,城市出行信息服務覆蓋率達100%,出租車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建成率達100%。
對于推廣新能源及清潔能源車輛,至2020年環大亞灣新區清潔能源公交車要占20%以上,新型能源出租車占比達到10%以上;至2030年,清潔能源公交車占40%以上,新型能源出租車占比達到30%以上。
將開旅游專用港區和水上公交
在客運方面,新區將建設廈深鐵路惠州南站和惠東站、惠州機場等5個一級客運樞紐站場,新建或改建鎮隆、新圩、稔山和平海等20個鎮(辦、旅游管理區)二級客運站場,通過客運樞紐設施、緊湊的站點設置和便捷的道路系統,將航空、港口、火車站和公路客運站等對外交通設施與市內交通緊密相連。
在貨運方面,《規劃》指出,要重點建設亞婆角、鹽州、港口3個裝卸點碼頭和惠東、范和灣2個客運旅游專用港區;建設廈深鐵路惠東站及惠大鐵路惠陽新橋站2個鐵路客貨運站場;新建或擴建惠州機場空港物流園區、惠陽公鐵物流園區、大亞灣危險品物流園區、大亞灣集裝箱物流園區、大亞灣國際物流園、中鐵石化物流產業園等6個物流中心。
此外,對于公交旅游環線,新區計劃啟動建設環大亞灣公路環線,小桂至澳頭和石化區海濱路項目,加快推進霞涌海濱路、范和灣海濱路、稔平半島海濱路等項目建設。
《規劃》還提出要大力發展水上綠色公交系統,依托霞涌濱海度假區、海洋生態園、紅螺灣和稔平半島等濱海旅游資源,開辟串聯各濱海旅游小鎮、主題文化體驗區和海上島嶼的“海上公交”游覽線路,適時開辟惠州—港澳、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區的特色“海上公交”線路。
鏈接
惠州建通用機場
已納入全省規劃
什么是通用機場?與已有的惠州機場有何不同?惠州建設通用機場是否有時間表?記者了解到,通用機場主要是用來執行景點觀光、私人飛行、商務包機、空中巡查等飛行任務。根據相關規劃,到2030年全省通用機場總數將達到31個,其中惠州也被納入其中。這也意味著,建成后的通用機場將與現有從事公共航空運輸的惠州機場形成差異化運營。
民用機場分為通用機場和公共運輸機場,位于惠陽平潭的惠州機場屬于公共運輸機場。所謂通用機場,是指除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以外的其他飛行任務,主要用于景點游客觀光、空中表演、空中航拍、空中測繪、播撒農藥、私人飛行、商務包機、空中巡查、防林護林、應急救援等特殊飛行任務。
2014年8月召開的珠三角通用航空發展研討會透露,根據廣東省航空航天產業整體布局,到2015年,將會形成廣州、珠海、深圳的“三大核心區”,并初步呈現出粵西南、粵中、粵東南等“三大配套走向”的發展趨勢。
按照全省規劃,到2020年,廣東通用機場總數將達到20個,新增14個;到2030年,廣東省通用機場總數將達到31個,新增25個。珠三角地區在廣州、深圳、珠海、惠州、中山、恩平、肇慶、順德、東莞、江門、懷集等地增加13個通用機場,為珠三角地區海洋經濟發展、私人飛行、航空培訓、商務飛行、應急救援等提供服務。
據了解,執行通用航空飛行任務的飛行器大都是小型飛機、輕型飛機、直升機等,通用機場的跑道導航設施相對簡單,一般不具備大型民航飛機起降的條件。
而根據《環大亞灣新區低碳生態專項規劃》透露的內容,建惠東和惠陽縣區級通用機場、大亞灣區石化直升機場、巽寮灣旅游通用機場,主要是服務于商務、石化產業發展以及濱海旅游休閑。若建成后,有望與現有的惠州機場形成配套輔助,完善航空網絡。
逐個數
新區擬建哪些交通項目?
機場:推進惠東、惠陽縣區級通用機場、大亞灣區石化直升機場和巽寮灣旅游通用機場項目建設。
鐵路:繼續推進京九客運專線、廈深鐵路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廣梅汕鐵路、京九鐵路和惠大鐵路電氣化改造項目,啟動疏港鐵路項目建設。
城際軌道:加快推進莞惠城際、惠深城際和大亞灣區澳頭至深圳坪山城際項目建設。
城市輕軌:加快推進惠城至惠陽輕軌、惠陽至惠東輕軌、惠陽至大亞灣輕軌、稔山—巽寮度假區輕軌、環坪清新軌道線、新圩至陳江軌道線和惠東—稔山城市軌道銜接線項目建設。
港口:推進荃灣港區、東馬港區和碧甲港區“低碳港區”主題性試點建設,推進老碼頭更新改造項目,重點推進荃灣港區主航道和東航道、東馬港區航道、碧甲港區航道等出海航道整治疏浚項目建設。
水上公交:啟動建設淡水河、橫嶺河、白花河和吉隆河城市水上公交系統;啟動建設環大亞灣“海上公交”項目,適時開辟惠州—港澳、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區的特色“海上公交”線。
高速公路:加快推進潮莞高速、深汕高速、惠深沿海高速和沙清高速,仁深高速、長深高速、惠大高速和廣惠高速等新建或改擴建項目建設。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