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通航產業“飛不起、落不下”之困
雖然受益于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動,我國通用航空產業曾一度被形容為“井噴”式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行業仍面臨多重阻礙。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日前召開的“民航局通用航空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指出,總結起來通航的困境體現在“想飛起不來、想飛落不下、想飛無保障、想飛缺人才、想飛管得嚴”。
李家祥分析,當前制約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矛盾主要表現在通用機場、供油等保障設施滯后,法規體系尚待完善,專業人員短缺以及空域資源使用受限等方面,所以當前要先在進一步促進通用航空發展上下工夫,在發展中進一步規范通用航空管理,通過規范促進通用航空發展。
為了推動我國萬億通航產業,民航局通用航空工作領導小組于2013年成立,李家祥任組長,民航局副局長李健、周來振、王志清任副組長。小組的主要職責為協調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展通用航空的階段性任務,研究、部署通用航空重點工作,督促、檢查通用航空重點工作進展情況,指導民航各地區管理局通用航空領導小組的工作。有了領導小組引路,通用航空行業規模確實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我國現有通用航空企業246家,較2013年凈增57家,增幅26.5%;至2014年底,通用航空機隊總數達1987架,較2013年增加333架,增幅20.1%。但一組被媒體經常引用的數字顯示,美國通用飛機數量超過20萬架。可見,中國通航產業仍舊羸弱。
在業內專家看來,“國內每年通用航空宏觀市場需求達數十萬或近百萬飛行小時,但細分到農業航空、林業航空、海上石油、公務航空等諸多市場上都規模有限,有些不足以支撐一個通航企業的良性循環”。
“現在通航產業屬于外熱內冷的狀況,各方資本進入主要是瞄準‘低空開放’這一概念,可這種靠炒概念的發展畢竟不會太持久。”民航專家綦琦表示。更有行業分析師坦言,由于搶灘通航產業的多為業外資本,欠缺專業背景,所以其“錢景”很難預料。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無人機首次參與合肥地震應急救援演練
- 下一篇:東疆完成兩項飛機租賃資產交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