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經濟艙:市場經濟變革的新潮流
隨著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的變化和旅客出行消費需求的細分,全平躺式座椅的公務艙需求給頭等艙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進而導致了國際航線上的頭等艙消費需求開始出現下降。近年來,美國三大主流航空公司逐漸取消了國際航線上的頭等艙座椅,而公務艙則成為了高端旅客出行的新寵。出于維護高端客戶和維持公務艙收益的需要,美國聯合航空于1999年推出了“經濟艙+”的座椅布局。
美國聯合航空推出的“經濟艙+”座椅,雖然只比標準經濟艙座椅間距增加了4英寸~6英寸的腿部空間,也沒有其他一些配套的服務,但是依然受到了市場的歡迎。“經濟艙+”通常被美國聯合航空用來為一些精英會員免費升艙。多年以后,達美航空和美國航空也相繼推出了“經濟艙+”座椅布局。這成為了現今流行的高端經濟艙的雛形。
“經濟艙+”出現以后,其在美國業內一度被稱為“高端經濟艙”。后來,澳航和新西蘭航空致力于提供一種新的高端經濟艙產品,即在增加座椅前后間距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座椅寬度和靠背傾斜度,并提供優先辦理登機手續和特殊餐食、增加個人娛樂系統等配套服務。至此,高端經濟艙才以這種新的產品包裝形式被業內接受和確定下來。
目前,美國航空和美國聯合航空的“經濟艙+”雖然保持了腿部空間的座椅間距和增加了2英寸的座椅靠背(傾斜度),但沒有其他附加產品的更新;達美航空除了和另外兩家美國同行在座椅布局上保持一致外,僅在個別國際航線上額外提供些酒水和小食品。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與聯盟成員公司合作的加深,美國三大航空公司必將遭遇到合作航線產品服務不匹配的現象。
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在美國往返英國倫敦的跨大西洋聯營市場上,美國航空與英國航空的航班實現了代碼共享。在產品銷售上,英國航空有高端經濟艙的標準服務,而美國航空“經濟艙+”缺乏相應的配套服務。這對于原本選乘英國航空高端經濟艙而后續不得不乘坐美國航空“經濟艙+”的旅客來說,必然產生一種十分不好的旅行體驗。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