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鄭州“航空都市”發展 E貿易爆發式增長
南陽市民張鄭涵在電腦上點擊了“付款”后,就開始期待五天后就能送貨上門的韓國化妝品;洛陽市民王林娜已經不用提前規劃行程,不管飛機還是高鐵,都可以說走就走;而生活在新鄭的王慧從村民變為市民,在享受周邊學校、醫院和商場的便利的同時,她也開始對來港區投資的企業多了更多期待……
從建設交通樞紐到帶動物流發展,從撬動產業集聚到城市功能完善,鄭州航空港這一扇開放的“窗口”,正帶給中原百姓越來越多的精彩。“作為全省發展的戰略突破口和對外開放的平臺,航空港戰略突破作用日益彰顯,‘小區帶大省’的效應逐步顯現。”省社科院副院長劉道興如是說。
經濟新常態下,港區發展亮點頻出。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港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5億元,增長14%左右;固定資產投資58億元,增長4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9.5億元,增長1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0億元,增長16%左右;引進境內域外資金10.2億元,同比增長300%。
看大樞紐,重大交通項目穩步推進。第一季度,鄭州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412.06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34萬噸,機場二期工程T2航站樓全面進入裝飾、裝修施工階段。備受矚目的“米”字形鐵路項目也正“逐個落地”:鄭萬鐵路全線可研報告聯合文件即將上報國家發改委;鄭合鐵路項目建議書在鐵路總公司內部會簽;鄭太鐵路正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
看大物流,開放平臺功能不斷完善。截至3月底,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121班,集疏貨物種類已達1000多種,班次密度、貨重貨值、服務范圍均居中歐班列首位。“E貿易試點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多點式、多模式、多元化布局加快推進,持續保持爆發式增長態勢。”根據鄭州海關統計,進入3月以來,試點業務不斷擴大,創下單日超過100萬單的新高。
看大產業,高端產業集群不斷壯大。一季度,港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億元,增長約45%。富士康這只“蘋果”,也繼續刷新著“鄭州速度”,一季度共生產手機2700萬部左右,增長14%。“全球8部智能手機,就有一部產自航空港。”港區經發局局長何青告訴記者,除富士康外,目前已有13家手機整機生產企業落戶航空港。
隨著樞紐建設、物流發展、產業培育等各項指標的“全線飄紅”,鄭州航空港正在日益融入全球供應鏈和消費鏈,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和經濟大循環,影響力和帶動力持續增強。面對經濟新常態,港區的成功經驗,應推廣到更寬廣的區域,劉道興表示:“應通過高端產業帶動,交通樞紐拉動,關口效應驅動等多種形式,和全省18個省轄市眾多產業集聚區形成聯動,從而加快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