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臨空經濟區創新招商引資理念側記
7月14日,站在南昌昌北國際機場附近的南昌臨空經濟區3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區內,不時看到一架架飛機從頭上飛過。和飛機同時“凌空”而起的,還有園區內的手機制造企業——海派通訊科技有限公司。
從簽約入駐臨空經濟區到一期工程投產,海派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目前,該項目8條SMT(表面組裝技術)生產線安裝調試完成,1條手機生產線完成了HTC智能手機試生產。“二期工程正在上馬,整個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形成6000萬部智能手機的生產供貨能力,預計年銷售收入不少于180億元。”該公司項目負責人陳德擁對前景充滿了信心。
而在一年前,這家企業對要不要落戶還猶豫不決。陳德擁回憶道:“那時,我們在臨空經濟區看到的是一片黃土、‘一張白紙’,道路不通讓這個傳說中的‘寶島’看起來更像是被贛江、機場包圍著的‘孤島’,我們一度不看好這里。”
作為被全省寄予厚望的“三特”——特別發展區、特別管理區、特別創新區,為了讓企業樹立信心,南昌臨空經濟區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賦予的先行先試權,在招商引資理念上進行創新,“重資本,輕資產”的全新招商理念應運而生。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管委會幫企業建員工宿舍、建標準廠房,建一切除生產性設施之外的輔助、配套設施,低價或免費供企業使用。目前,南昌臨空經濟區幫企業建設的職工宿舍——“鄰里中心”——已建成3萬平方米,預計9月初交付使用。整個“鄰里中心”一期規劃建設6萬平方米,將全面滿足企業員工吃、住、娛樂、購物等生活需求。
這一做法大大增強了園區對企業的吸引力,調動了企業投資園區的積極性。2014年12月,海派不再猶豫,開始裝修政府代建的標準廠房;2015年4月,引入了10條手機生產線設備進場。至此,海派與南昌臨空經濟區的“牽手”正式從合同上落到地面上。陳德擁告訴記者,作為一家手機生產企業,他們的員工都是年輕人,招工難、留人難是企業發展的軟肋。而“鄰里中心”完善的配套設施讓員工可以“先生活,后生產”,讓他們可以安心留下來,解了企業的后顧之憂。
- 如今,南昌臨空經濟區好事連連:金山大道和金水大道將分別于今年8月、10月正式通車,將新增一條通往昌北國際機場和九江市的快車道;擁有4個2000噸級泊位、年吞吐量達20萬標箱的龍頭崗綜合碼頭一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今年底前建成投產后,將與贛江黃金水道連接,為南昌乃至全省融入長江經濟帶提供有力支撐;機場方面,T1國際航站樓更新改造工程將于今年底前開工建設……通過機場、碼頭、鐵路的互聯互通,南昌臨空經濟區的交通功能將“立體”起來。同時,園區另外一把“利器”——南昌綜合保稅區——正在積極申報,預計將于明年底前封關運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我國臨空經濟區的七大特點
- 下一篇:我國通用航空業發展提速 蓄勢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