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費受限后,誰還在消費公務機?
從去年開始,中國的公務機銷售增速明顯下滑。不過,記者咨詢多位行業內人士,依然對未來中國的公務機市場抱有信心,不僅VistaJet等外資公務機公司仍在陸續進軍中國市場,國內本土的公務機公司,也在尋找公務機業務的藍海。
“與過去幾年相比,買公務機的人的確少了些,但使用公務機的人還在增加,早期國內的公務機市場還不成熟,所以現在也算是市場自我調整的過程。”
尊翔公務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丹的這段話,概括了一度高速增長的中國公務機市場,如今面臨的轉折。
盡管全球經濟的復蘇,令2014年全球公務及通用飛機的交貨量出現了回升,但在中國卻出現了降溫的跡象,具有政府背景的企業延遲、取消公務機訂單屢見不鮮。
然而,記者咨詢多位行業內人士,依然對未來中國的公務機市場抱有信心,不僅VistaJet等外資公務機公司仍在陸續進軍中國市場,國內本土的公務機公司,也在尋找公務機業務的藍海。
爆發過后的回歸
中國的公務機市場是從2008年開始騰飛的,從2008年僅有30架左右的公務機在內地注冊,到2010年突破80架,再到2012年接近160架,中國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就成為了全球最重要的公務機市場之一。

圖片說明:公務機的空姐然而從去年開始,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銷售增速明顯下滑。根據中國民航局主管的《中國民用航空》披露的數據,2013年中國公務機的增速為35.8%,2012年更是達到43.2%,而去年中國的公務機隊規模為263架,增加了47架,相比2013年增長21.8%。
下滑的趨勢在今年仍在延續。今年一季度,中國內地公務機的數量同比僅增加11%,一些公務機制造商和銷售商也對記者坦陳,一些此前訂購公務機的國內客戶,考慮退掉此前的訂單。
限制三公消費等政策規定,被認為是中國公務機銷售降溫的最直接因素,政府和國企不再消費公務機,而反腐也讓部分企業家打了退堂鼓。
據記者了解,此前一些民營企業家購買公務機,目標之一是招待政府官員等的便捷出行,但由于目前反腐力度空前,即使買了公務機也基本沒人敢坐,這樣的情形其實從2013年就開始出現。相關統計數據就顯示,2013年通用航空的增長速度是8%,但實際飛行作業量只增長了2.5%。
不過,多位行業內人士卻對記者指出,目前國內出現的公務機銷售降溫,只能說是逐漸恢復到常態,畢竟中國公務機需求的絕對量還在增長,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和國內外商業交流的不斷增加,便捷與舒適的公務機飛行,在中國依然有著剛性需求。
誰在消費公務機
那么,如此轉折的大背景下,還有誰在消費公務機?
去年年底,巴菲特旗下的公務機公司NetJets就聯手柳傳志和馮氏家族,成立合資公司利捷公務航空全速飛進中國。目前,這家公司已經拿到了中國民航局頒發的CCAR-135部運行合格證,先期做飛機租賃業務,主要承接跨國公司高管來華后的生意。
而歐洲的大型公務航空維思達公務機(VistaJet),也選擇與中國伙伴合作開拓國內的公務機市場。在國內擁有多年龐巴迪飛機維修經驗的尊翔公務航空,就將引入維思達公務機的運行、服務、內飾等國際化標準,管理和運營維思達公務機飛行會員計劃中的在華機隊。

“對于國內一些企業家來說,如果一年不到500小時的公務飛行,自己買飛機并不劃算,現在自有公務機的采購增速放緩,也意味著公務機運營公司的市場反而可能會增加,” 何丹告訴記者,在取得民航局135部的運行合格許可后,公司預計在今年三季度開展托管、包機等業務,目前,尊翔引進的第一架龐巴迪挑戰者850公務機已經完成在華注冊。
“公務機不應被視為奢侈品,而是可以作為提高效率的旅游或交通工具。” 耀萊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計興卓告訴記者,目前,耀萊就與中青旅旗下的高端品牌“耀悅”合作開發了到長白山、韓國等的私人訂制旅游項目,還向內蒙、遼寧、云南、貴州等省市提出發展通勤航空的理念,準備開展點對點的定期航班服務,滿足公商務人士的需求。
通勤航空發源于美國,專門用來方便偏遠地區村鎮和社區等地方居民出行和經濟往來,常使用30座以下的小飛機,以定期或不定期航班的方式,高頻次往返于飛行距離在400公里以內的客源地機場、支線或部分干線機場。在中國,通勤航空的概念才剛剛興起,尚處藍海。
哪些企業有公務機
“此前,中國人購買公務機,主要還是以大為主,如今市場也在回歸理性,選擇合適的大小和航程,才是最重要的,”一家負責國外公務機銷售的管理層告訴記者。
根據記者獲得的來自通航資源網發布的《2015年中國內地公務機報告》,在國內,一些通航企業是擁有公務機的主力。排在前五位的通航企業依次是:金鹿公務、亞聯公務機、東方公務航空、民生國際通航、中一太客商務航空。

非通航企業(包括政府部門、銀行、企業等)擁有的飛機數量排序依次是:中國海監、民生銀行、三一集團、CCTV、CAAC、東銀控股、蘇寧電器等,其中,民生銀行、東銀控股、蘇寧電器擁有的飛機全部是公務機。

比如三一集團就擁有一架可載客12人的美國西科斯基公司制造的直升機,價值1300萬美元,另外還有一架空客A320公務機,價值8000萬美元。
而如果按照自有飛機的價值來排序,中國內地自有非運營企業自有飛機價值排名前五的企業則是:民生銀行、 蘇寧電器、東銀控股、協鑫集團以及碧桂園。

報告顯示,對于中國的內地非通航運營企業公務機價值分布,目前2億-4億人民幣之間的公務機是企業與個人購買的主流趨勢。

而在中國內地受歡迎的公務機型中,灣流依然遙遙領先。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