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提大疆了,國內做無人機的你還知道哪些?

無人機好像是從2013年突然火起來的,因為2013年以前,作為無人機行業從業者的筆者經常要費力地跟親戚朋友解釋“我們是搞無人機的,不是航模”。
2013年后,仿佛一夜之間從媒體和資本市場的宣傳中大家都知道了無人機這個概念。時至今日,中國大大小小的無人機企業太多了,在沒有官方精準統計數據的情況下,根據筆者自己常規業務接觸、供應鏈上游廠商反饋、酒桌上聽業內人士講段子等各種渠道綜合分析,能掌握的對得上號的有“無人機”屬性的企業過百家,貼牌做出口的就不算了。
這么多無人機企業到底是什么人開的呢?他們的老板之前都在干嘛?
中國做無人機的企業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1、之前做載人機的,降維做無人機;
2、之前做航空模型的升維做無人機;
3、之前在其他行業取得成功,離無人機生產或者市場僅有一步之遙的企業跨區域來做無人機。
第一類,也就是做載人機的,降維做無人機。在中國現有體制下,從載人飛機到無人機領域通吃的也就那么幾家科研院所,其中鮮明的代表是總參60所、中航光電、北航等,我稱之為“院所派”。
60所是總參軍訓和兵種部直屬的軍訓器材研究所,但他是非現役的,主要承擔包括無人機系列在內的多項涉密任務,是全軍軍事訓練器材的科研制造中心。60所投入經費充足、研發思路嚴謹,匯集了國內頂尖的一線自動化和航空電子專家,他們在無人機產品的設計思路上從功能定位、機身結構、氣動性能、航電系統、抗干擾能力等方面都沿襲了一整套載人飛機研發系統中的核心步驟。點到為止,說多了泄密。這里舉兩個例子,你們感受一下。
1、院所派是有風洞可以測試無人機機身外殼氣動性的,這個直接就可以跟體制內載人飛機的研發資源共用,國內很多無人機研發企業的老板都沒見過風洞實驗室長啥樣(是吧,這樣你有什么底氣跟用戶談氣動性?)
2、抗電磁干擾能力,已經見過太多因為無線電環境干擾導致消費級無人飛行器墜毀,院所派在抗電磁干擾能力的技術上和民間流派存在巨大的差距,這個點也比較私密,說多了就會泄密。
院所派一般承擔過一些軍方或者大型國企的專業級設備研發項目,也有部分不甘寂寞的個人出來創業做消費級產品。研發思路和運作習慣大都依賴過往資源,這也算是他們相對于其他創業者的優勢吧。
顯著代表特征就是,企業創始人理論知識扎實,很可能是結構和電子方面的頂尖專家,但他們不一定都對飛行感興趣,甚至有很多都飛不了不帶飛控的航模。
院所派創始人的企業往往經常承擔一些國家和省市的無人機項目、或者與大型國企合作推出一些專業領域的小眾產品,對于最大基數的消費類無人機產品往往興趣不大或者沒有找到合適的市場切入口,但他們的無人機理論背景和專業素養還是非常扎實的,有一些已經開始跟有快速消費品市場經驗的企業合作開發無人機產品了。
第二類,也是消費者接觸最多的企業,創始人大都是航模愛好者,有的甚至幾歲就開始玩(遙控)船、(遙控)車;段位較高的,就是小時候飛線操縱出身。這些從小到大的愛好,再加上一些合適的環境,比如大學是自動化、電子類相關專業。
2006-2008年有一批這種背景的人開始創業。
深圳的大疆創新和廣西的飛宇科技是其中的代表,一家做多旋翼、一家做固定翼,老板都是能寫程序、做產品、不用飛控純手動飛模型飛機的。這一點國內很多無人機創業公司老板做不到(是的,你沒看錯,國內很多無人機企業的老板不會飛航模)。2015年3月,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主任帶領“輕小型無人機遙感應用專家”工作組在全國范圍內考察了5家無人機企業,深圳的大疆創新和廣西的飛宇科技都在列,這是國家層面對民用無人機市場專業影響力的最高肯定

(大疆)
航模派在產品開發上的思路一般是緊跟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在飛控軟件、機身外形、相機云臺、操作易用性、APP開發等方面花費較多精力,因為這些企業的第一任務是賺到錢,活下去。如果消費者和市場不認可,企業基本就沒存在的必要。他們并不在意單一技術領域是否做到第一,主要的精力花費在跨技術領域的深度整合和用戶體驗方面的極致關懷,整合多項先進技術打造極致用戶體驗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如DJI的精靈系列飛行器,上市之初并不被專業領域認同,但靠著飛控軟件、相機云臺、硬件設計、APP開發等一些列技術的深度整合,打造出了令用戶尖叫的極致體驗。

(桂林飛宇固定翼無人機)
桂林飛宇在專業市場主打行業應用的測繪用固定翼飛行器,從FPV設備到自駕儀再到無人機整機產品,飛宇具備了固定翼飛行器全產業鏈的研發生產能力,在個人消費品領域,最近2年火爆全球的GoPro相機穩定器領域歐美市場絕大多數的份額都是他們家的。捎帶著再說一下,網絡上人氣甚高的原汽車之家媒體業務總監韓路打造的斯帕克無人機即將在今年底推出第一款產品,斯帕克的創始人韓路是多年航模玩家,技術高管有專業的院所背景,這種組合的效果到底如何,熱切期望這家公司的產品能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航模派背景的創業公司是市場生存能力最強的一類,他們更加了解消費者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產品,依托自己的技術積累怎樣去合理的滿足消費的需求并引導市場潮流,這股勢力,是中國消費類無人機市場的中堅力量。
第三類,這批人跟上面兩波人的背景完全不同,我們稱之為“闖入派”。主要來自兩個方向:A. 有硬件背景的互聯網公司;B. 傳統的軍警、電力設備提供商。
A類有硬件背景的互聯網公司,其代表就是網絡上盛傳的小米公司投資的飛米無人機。而目前飛米無人機還沒有具體產品公布。
有硬件背景的互聯網公司投資創業者進行無人機產品的開發,產品力到底如何并不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要點,“小米模式”對消費類無人機市場的沖擊到底有多大?無人機產品能不能走智能手機“低價高配”性價比路線?1999的無人機能買嗎?這才是市場和消費者拭目以待的地方。

B類傳統的軍警、電力設備提供商,其代表就是湖北的易瓦特無人機。創始人趙國成最開始從事的是電力行業,2008年的雪災讓他認識到無人機對于電力巡檢行業的重要性,然后就開始了一條創業之路。到目前為止,易瓦特已經針對電力、海事等專業領域開發了多種行業應用型無人機產品,這些企業往往有著成熟穩定的客戶資源和豐富的行業應用體驗。

(易瓦特無人機)
了解應用領域痛點,只要產品做得好,變現能力很強。這一類“外來的和尚”往往在資本、傳播、政府資源上擁有較多的積累,進入無人機行業后高舉高打,希望借助其他行業成功的經驗來復制到無人機領域。但無人機是一個考驗技術、市場、生產等多維度的復合型行業,既然是做企業,盡快確定成熟可靠的商業模式獲得市場份額和經營業績才是王道。畢竟相比院所派和航模派,他們并不是原住民。
不管是院所派、航模派還是闖入派,在投資者面前可以根據自己的背景講各種各樣精彩的故事,作為企業,最終極的目標還是打造產品、搶占市場、回報投資者。賣貨,是中國無人機企業面臨的終極考驗,一個行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運營上賣貨的實力,與管理團隊遠大的理想。衷心希望中國無人機行業做好從多到強的轉變,說易行難,我們一起見證。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低空旅游推動通航大眾化
- 下一篇:2015鄭州航展將開幕 頂級飛行員同臺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