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 已成鄭州經濟發展標桿
1月~8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手機產量為10965萬部,約占全球智能手機供貨量的1/8。
作為支撐河南未來發展的兩張王牌之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發展備受矚目。今年前8個月,港區經濟指標保持了25%以上的增長。
為規劃下一步發展,今年初港區確定了“三年打基礎、5年成規模、10年立新城”的總體目標,制訂了“新3年行動計劃”。
作為支撐河南未來發展的兩張王牌之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下簡稱“港區”)的發展備受矚目。今年前8個月,港區經濟指標保持了25%以上的增長。
為規劃下一步發展,今年初港區確定了“3年打基礎、5年成規模、10年立新城”的總體目標,制訂了“新3年行動計劃”。
生產全球1/8的智能手機
在9月6日的全區重點工作推進會上,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委會主任馬健透露了一組數據:1月~8月,港區生產總值完成260億元,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97億元,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0億元,增長32%;一般預算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8.3億元,增長39.6%;進出口總額完成258億美元,約占全省的63%,增長49%。
招商工作方面,1月~8月,新簽約招商項目39個,總投資602億元。項目建設方面,1月~8月,279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92億元,其中117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76億元,已提前實現年度投資目標。
馬健介紹,港區全球智能終端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目前,港區已引進手機整機及配套企業119家。除富士康外,另有15家手機企業正式投產。
1月~8月,全區手機產量為10965萬部,約占全球智能手機供貨量的1/8。
在港區持續深化與富士康的合作之下,蘋果手機維修實現了“港倉內移”,待修手機無須在香港集聚,而是直接空運至綜保區。今年前8個月,“港倉內移”入區手機達313.35萬部。
作為支撐平臺,港區智能終端出口退稅資金池建成運營,已發放退稅資金1968.5萬元。
港區產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
馬健認為,港區的產業集聚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具體來看,高端制造方面,目前友嘉精密機械產業園、明匠機器人研發制造服務基地等精密制造項目已開工建設,穆尼飛機制造、中法通用飛機生產制造等航空制造維修項目已簽約落戶。
航空物流產業方面,已有UPS等近50家大型貨代企業入駐,中外運、TNT中原陸運中轉樞紐等物流項目正在建設,今年新簽約了DHL等4個航空物流項目和澳大利亞活牛等8個冷鏈物流項目。
電子商務產業方面,河南跨境電商信息平臺已上線運行,綜保區跨境電商保稅物流中心已部分建成投用,日訂單處理量為20萬單,峰值可達50萬單。
據了解,唯品會等電商企業已實單運行,另有京東、當當網、保稅國際、蘇寧易購等多家企業入駐。
此外,已有28家電商、物流商入駐中部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另有唯品會中原地區運營中心、聚多云電子商務產業園等多個電商產業項目建成投用。
在大宗商品交易展示方面,目前已有興瑞大宗商品、綠地會展城等多個大宗商品展示交易項目開工建設或建成投用。興瑞大宗商品產業園建成一年來,營業額已突破300億元。
改革創新為發展注入活力
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批準一周年時,談及巨變,多方都將巨變歸結為體制機制創新。
例如,港區在河南全省率先推進了“五單一網”、“三證一章”、電子營業執照登記管理等創新改革。今年前8個月,港區市場主體同比增長92%。
此外,港區還印發了《航空港實驗區內資準入負面清單》,率先實行了主審法官負責制和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健全了土地屬地管理授權委托機制。
體制創新還體現在港區的投融資方面。今年7月,中國內陸首個人民幣創新試點在港區正式啟動,已簽約跨境人民幣貸款24億元、人民幣貿易融資資產轉讓17億元。此外,目前已有中原航空港產業投資基金等8只基金獲批準籌備或發行,總規模達673億元。
馬健介紹,正在快速構建港區大口岸體系。綜保區進出口額持續增加,再次排名全國42個綜保區第二,并與第一名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在監管模式和通關機制上,港區已成功復制上海自貿區海關制度創新11項、檢驗檢疫制度創新8項。口岸作業區的建成投用,在原有保稅業務的基礎上,增加了港口作業、轉口貿易、國際中轉等功能,真正實現了“區港聯動”與“先入區、后報關”,在通關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時,降低了通關成本。
港區“三五十”目標
今年初,港區確定了“3年打基礎、5年成規模、10年立新城”的總體目標,制訂了“新3年行動計劃”,打造“萬千百”工程。
3年打基礎:到2015年底,機場二期及配套工程建成投用,連接主城區的高速路、快速路、城際鐵路基本建成投用,綜合交通樞紐初步形成;建成區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3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0億元以上,道路通車里程達到240公里;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00億元,智能手機產量達到2億部,進出口總額超過450億美元,入駐人口突破60萬。
5年成規模:到2017年底,連接區內外的主要通道基本建成,南北兩翼道路全線貫通;主要功能區開發建設初具規模,航空都市框架基本形成;建成區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5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00億元左右,道路通車里程達到400公里;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0億元,形成3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財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進出口總額達到650億美元,入駐人口突破75萬。
10年立新城:到2022年底,“機、公、鐵”基礎設施相連通,四大片區(空港、會展、古城、雙鶴湖)全面建成;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萬億元,千億元級產業集群達到8個,進出口總額力爭達到2000億美元,建成區面積達到220平方公里,入駐人口突破120萬。
“萬千百”工程:按照國務院批復的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的要求,2017年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0億元,2025年達到1萬億元,未來3年重點打造8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
機場二期年底前建成投用
截至8月底,鄭州機場二期累計完成投資約90億元。目前,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已全部接入;迎賓路高架橋、云港路、航海路、東西貫穿路等外圍道路建設正在快速推進。
商登高速路港區段路基工程已全部完成;機場高速路改擴建土方工程、橋梁基樁工程已全部完成,新建京珠高速路、機場高速路兩個出入口即將建成投用;港區周邊新增5個高速路出入口的建設方案基本確定,年內將先行啟動2個出入口建設;S102改擴建,四港聯動大道南延、新港大道、G107東移改建等外聯道路建設均在按時間節點快速推進。
對于最后4個月的工作,馬健說,要確保完成幾大目標任務。具體來看,就是確保機場二期建成投用、確保手機產量達2億部,確保“1050”招商目標。“1050”是指,全年簽約項目突破50個,投資總額突破1000億元。最后一個目標是,確保全區各項指標超額完成。
馬健表示,口岸是連接境內外的一個重要節點,是一個地區國際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推進口岸體系建設。
下一步,要爭取植物種苗等口岸盡快獲批準籌建;進一步優化與區外市內汽車、糧食、郵政等口岸的合作聯系,變區外口岸為區內口岸;再謀劃推進一批口岸項目。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天津機場: 創新發展 服務處處皆文章
- 下一篇:上海東方通用航空股債權打包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