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轟五”到“挑戰(zhàn)者850”,耀萊航空又一位新機長起飛
9月17日凌晨1點30分,48歲的張巍駕駛著耀萊航空的“挑戰(zhàn)者850”公務機降落在了北京,對這名有著22年民航客機駕駛經驗的飛行員來說,這趟飛行將為他開啟全新的職業(yè)生涯。

圖為耀萊航空董事長兼總裁計興卓與耀萊航空常務副總裁、總飛行師,耀萊航空(香港)公司總裁杜鵬在機場迎接“挑戰(zhàn)者850”新機長并表示祝賀
其實在入職耀萊航空之前,張巍已經是奧凱航空”新舟60“的機長,但是根據民航法規(guī),他必須經過改裝培訓,在完成25小時的飛行時間累積之后,才正式成為耀萊航空的一名公務機機長。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駕駛公務機遠沒有駕駛大型民航客機那么炫酷,但是,對張巍來說,選擇耀萊、選擇“挑戰(zhàn)者850”有著自己特別的原因。
“我喜歡旅游,喜歡去不同的地方。”
大型航空公司的航線相對固定,而通用航空公司的公務飛機靈活度高,有機會去往更多的地方,看更美的風景,對自己也是一種新的調整,張巍表示。

從職業(yè)發(fā)展的角度,張巍認為耀萊航空超前于國內公務機市場的戰(zhàn)略眼光,則是他毅然由大型航空公司投身公務機領域的主要原因。
通勤航空,是目前耀萊航空主要深耕的領域,也是張巍認為擁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領域。
在普通人眼中,公務飛行就是一種奢侈的飛行體驗,但是在行業(yè)內的人看來,公務飛行本身就有其巨大的存在價值和存在必要。
在目前的中國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對于高端商務人士來說,搭乘公務機出行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相對的,對成本比較敏感的客人,可以選擇大型航線公司的固定航線飛行,更加在乎效率的高端商務人士,則可以選擇公務飛行。

在非此即彼的選擇中間,還有一個巨大的空白地帶,就是中端的商務客人,特別是短途,小區(qū)域的頻繁穿梭的需求。
通勤航空的出現就滿足了高頻次,小區(qū)域,快速靈活的需求,在飛行成本方面也沒有上升太多。
而這款龐巴迪生產的“挑戰(zhàn)者850”飛機雖然算不上最先進的公務機,但是該機型在國內各主要大型航空公司使用多年,技術成熟,可靠性高。
耀萊航空還對飛機進行了精致的室內改裝,力圖讓乘客感到空間寬敞、舒適。

實際上,作為曾經駕駛過初教六、轟教五和轟五的前空軍飛行員,張巍轉型為民航機長并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
“民航對飛行員,特別是機長的要求是很高的,”張巍說。
從部隊轉業(yè)到民航,飛行技術并不是問題,但是英語卻成了最大的挑戰(zhàn)。

圖為天津監(jiān)管局副局長對機長進行航線檢查
目前國內飛行的絕大部分飛機都是外國制造的,操作界面都是英文,很多新技術文件也都是英文,獲得民航飛行員執(zhí)照需要經過純英語環(huán)境的航線英語考試以及民航英語考試。
除此之外,在航空公司成長為一名機長還需要累積大約6000小時左右的飛行時間,經過6到7年的累積,再經過系列考試才能更獲得機長資格。
“整個轉民航,再升機長的過程,人幾乎就是剝了兩層皮,”張巍說。
可是,拿到機長資格只是漫長新旅程的開始,每年的復訓、航線檢查、理論學習、考試,以及新技術的引進學習,都還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
“不過,這一切的辛勞都是為了保證飛行的安全,才能夠扛得起肩上的四道杠。”

耀萊航空今年年底將陸續(xù)引進八架“挑戰(zhàn)者850”機型,其中三架為29座公務機用于發(fā)展中國公務通勤航空。2016年耀萊航空將成為亞洲最大“挑戰(zhàn)者850”機隊。現在已有飛行員20名,12名機長和8名副駕,其中4位為外籍機長。耀萊航空的飛行團隊時刻為客戶的飛行安全保駕護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