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通航產業模式:古城建設“通航之都”的創新實踐
2015年是我國低空空域改革的深化之年。這一關鍵節點的來到,釋放出一個信號:中國通航產業已進入蓬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西安作為我國發展通用航空產業較早的地區,依托西安航空基地,在不斷探索中走出了一條通航產業發展的“西安模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產業體系,在通航產業發展的萬億市場大潮到來之前,已穩立通航產業發展的橋頭堡地位。
作為我國通航產業發展的重要區域,西安航空基地始終緊抓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機遇,致力于探索中國通用航空跨越發展之路,在通航領域做出了許多有益嘗試和創新實踐,推動著通用航空產業的快速集聚和發展壯大。
順應通航發展大潮
探索產業新路徑
2004年,中國民航局頒布第130號令即《非經營性通用航空登記管理規定》,給我國通航產業帶來一道曙光。面對“萬億規模天量市場”,各地方政府迅速反應,相繼或出臺或調整產業規劃,航空相關企業紛紛調兵布陣。一時間,通航產業成備受關注的經濟新增長點之一。
西安航空基地在這一關鍵時期,以敏銳的嗅覺,率先把握到通航產業宏大的市場前景,啟動布局通航產業。從理清思路到確立路徑,從建設通航機場到建設產業園區;從通航服務產業到延伸通航全產業鏈……西安航空基地按照“系統構建、上下聯動、由點到面、內外合作”的發展思路,走出了一條“以飛行帶市場、以市場拉產業、以產業促發展”的發展路徑。
基于陜西西安通用航空產業起步早、起點高,西安航空基地通用航空產業園被國家民航局確定為國家首個“通用航空產業試點園區”,在飛行申報、通航機場運營、通航企業盈利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引領通航產業良性快速發展,進一步擴大了陜西西安通用航空產業的對外影響。
通用航空產業的率先發展,帶給陜西西安的,不只是一個產業的興起,更是一份向未知探索的重任。“破冰”通航領域,引領產業發展,西安航空基地一直以飽滿的熱情不斷前行。
轉化航空資源優勢
搭建平臺求突破
陜西是我國航空產業第一大省,有著發展通航產業的得天獨厚條件。素有中國“西雅圖”之稱的西安閻良,更是聚集了強大的航空研發生產能力和雄厚的航空產業配套資源。
如何將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西安在努力尋求突破口。按照“產業鏈構建,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承載”模式,西安航空基地依據國家有關政策措施,系統規劃通航產業發展工作,通過構建產業鏈條、拓展通航市場、建設通航機場等方面來引領產業發展。同時,與國內外、各領域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引領通航產業布局、建設機場網絡、改善產業發展環境,推動了陜西乃至西部通航產業的快速發展。
產業逐步成型,如何推出去?社會對通用航空還不了解,成為發展面臨的下一個難題。此時,西安航空基地順應市場需求,適時推出了體驗飛行、航空旅游、航空會展等業務來拓展市場,讓通用航空走入尋常百姓家。同時,不斷延伸思路,通過舉辦兩年一屆的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來搭建行業交流平臺,營造發展氛圍。如今,這一國際盛會已成為我國通用航空產業聚集和前沿發展的風向標,“西安航展”也成為古城的一張全新名片。
“4+4+1”西安模式
打造通航產業新高地
在發展通航產業過程中,西安航空基地以試點平臺帶發展、展會平臺引關注、協會平臺強融合、集團平臺促合作。在“四大平臺”引領下,西安通航產業不斷創新發展,取得四大突破:通航全產業鏈已現雛形,通航機場網絡初步形成,同時,通航產業從無人知曉到市場持續擴大,積極推動了我國空域深化改革進程。
西安發展通航產業,已形成一個獨特模式,即“西安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多年來,以“園區引領、機場先行、展會搭臺、市場拓展、鏈式聚集、融合發展”的 “西安模式”,在國內頗具影響。其中,園區引領是關鍵點,機場先行是奠基石,展會搭臺是助推器,市場拓展是突破口,鏈式聚集是活力源,融合發展是催化劑。在通航發展的“西安模式”下,區域通航產業發展磁力彰顯。
西安航空基地作為中國發展航空產業的重要承載平臺,正在以創新的思維、嶄新的姿態、全新的模式,在通用航空這片沃土上披荊斬棘、開疆拓土。目前,入區通航企業達70余家,擁有飛機數量110余架,尤其是在通航制造、航空會展、機場管理、飛行培訓、航空旅游等領域,已形成明顯產業集聚效應。
作為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前沿區域,西安“中國通用航空產業之都”的宏偉愿景,正在一步步付諸實踐。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