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虎視”通航產業 支招政府棋下何處?
溫州興龍航空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興猛近來很忙,因為他的飛機專賣店不日就將開業。就在最近,浙江省發改委和交通廳聯合出臺《浙江省通用機場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業內引起反響。作為浙商中首批“吃螃蟹的人”,李興猛感嘆,“這對航空業是個利好消息!”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無人機與私人飛機需求急速上升。新出爐的《規劃》中提到,“十三五”期間將投資約80億元建設40個以上通用機場。由此可以看出,通用航空產業制度瓶頸有望消除,從而在未來取得更大發展。
《規劃》的出臺給擁有“通航夢”的浙商們打了一劑強心劑,他們開始全面布局通航產業,造機場、賣飛機、造飛機……通航產業這一尚未開墾的“處女地”成了投資者們的“香餑餑”。
在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通用航空產業鏈的完善及未來其所帶來的輻射效應將極大促進浙江乃至全國的經濟,但是發展通航產業,還需不斷加大低空領域的開放程度,政府需要頂層設計,在政策上支持投資企業,并且要做好軟件配套政策。
《規劃》被喻強心劑 浙商“飛天夢”指日可待
無機場,不通航。就像高速公路之于汽車產業的發展,通用航空機場的規劃布局無疑給通航產業注射了一劑強心劑,航空業似乎正引爆資本的逐鹿戰,通航產業是否即將迎來黃金時代?
“通航的興起跟地方經濟發展程度有關。”溫州大學商學院教授張一力告訴中新網記者,溫州人比較超前,他們在國外看到直升飛機,就爭先恐后買直升飛機,但當時國內低空空域沒開放,“飛天夢”就不了了之。
的確,溫商早將目光投向通航產業。據報道,1991年7月,王均瑤開辟了國內第一條私人承包的溫州至長沙的包機航線,后又組建了國內第一家民營包機公司。
“通用航空未來發展前景是很好的。”李興猛他們也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早在《規劃》出臺前,他就一直在做通航的包機業務,其公司在全國各地有幾十條航線,但是發展受到政策限制,每次飛行都要進行報批等,手續相當麻煩。
“原來浙江有幾十家通用航空公司,(現在)有些處于停頓狀態,真正運營的沒有幾家。”浙江虹灣通用航空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偉民坦言,原因是之前機場建設不成熟,飛機沒有起降點,飛機飛不起來。
因為政策的限制,就連浙江第一個通用航空機場——建德千島湖通用機場有限公司,也遭遇了虧損的狀態。
“肯定虧損,現在哪有機場賺錢的。”該公司副總經理蔣紅芳告訴中新網記者,在通航領域有兩句話,飛不起來,落不了地,因為機場要形成網絡交通運輸功能,“現在我(飛機)出去以后轉半圈還得回到我這里。”
因此,對這些浙商來說,《規劃》的出臺讓他們看到了曙光。
“它是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基石,是一個基礎設施的建設,要讓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必須基礎設施先行,飛機還要停得下,有地方停。”周偉民說。
周偉民的公司主要業務是飛機維修,今年6月份,周偉民就跟千島湖機場簽約,預備將新建的第一個維修基地就建在該機場。
而此前一直從事包機業務的李興猛,也將業務進行了拓展,首先他將目光投向了停機坪的建設,希望今后讓溫州每個縣市村都有停機坪,不僅如此,他的飛機專賣店也即將開業,下一步他還有意將產業延伸到飛機制造、組裝等。
“(浙商)就想占一個位置,先觀望,等政策相對明確了,再投資,越明確,投資的越多。”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史晉川表示。
周偉民說,《規劃》的出臺說明通航產業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了,“說明我們的判斷和對市場的預測是非常正確的,對我們來說,增加了投資信心,我們要增加(投資)發展。”
通航產業被喻未開墾處女地 或成新經濟增長點
何為通用航空機場?與民用運輸機場不同,通用航空機場是專門承擔除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以外的其他飛行任務,比如公務出差、空中旅游、空中表演、空中航拍、空中測繪、農林噴灑等特殊飛行任務。
“低空經濟在中國相當于還是一塊沒有開墾的處女地,這個領域的開放開發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轉變,特別是對于產業結構調整、自主創新等都有大影響。”史晉川說。
巨大的人流物流,超常的信息能量,廣袤的輻射區域……大型機場,往往被比喻為區域經濟的發動機和翅膀。
據報道統計,民航業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帶動系數在1:8以上。每增加100萬旅客,將帶來1.3億美元收入,創造4000個工作崗位;每新增10萬噸國際航空貨物,不但能創造出2400個工作崗位,同時將帶動50—60億美元的進出口額。
盡管數字不一定如此精準,但在業內看來,通航產業對當地經濟的帶動是一定的,尤其是對旅游經濟的帶動作用不可小估。
“按照通航產業及旅游產業的投資產出比換算,可使(溫州)文成旅游及產業經濟整體每年提高10-15個百分點。”重慶保元集團副總裁李漆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到。
“我們可以搞海陸空服務,把直升飛機、游艇連在一起,打造世界頂級的俱樂部,就可以吸引很多的顧客來溫州旅游。”即將打通整個通航產業鏈的溫商李興猛暢想道,一旦在溫州將通航產業發展起來,全國各地都會跑到溫州旅游,對整個溫州經濟都會有帶動。
“帶動是肯定的。”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經濟研究所所長朱李鳴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舉例稱,此前,舟山推出了飛機旅游,通過直升機和小型飛機飛到東極島,這一“空中模式”對海島旅游就產生了帶動作用。
“現在國家的物流非常發達,尤其是浙江省,他們(物流企業)都在民用機場建貨運基地。”周偉民認為,通用航空的發展對物流經濟也有推動作用。
張一力表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在調整經濟結構,原來的制造業逐步向服務業發展,通航產業的發展能促進消費,是經濟的轉型提升,完全符合新常態經濟的情況。
不僅是對旅游、物流等經濟產生帶動,史晉川還認為,通航產業的產業鏈非常長,會給相關企業帶來很大收益,而且不僅是省內,還可能對省外產生外溢效應。
低空領域放開受期待 業內盼政府頂層設計
有人說,現在的通航產業就是30年前的汽車業,30年前開一輛桑塔納就很稀奇,和現在開飛機是一個道理。
據報道,目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巴西是全球通用航空最發達的四大國家。其中,美國通用航空器世界占有量超過三分之二;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通用飛機也都有上萬架以上。上述國家空域開放、政策支持與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為通用航空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國通用航空產業與以上四國相差巨大。作為投資通航產業的浙商,周偉民也深深認識到“飛天夢”還仍需時日實現,“中國跟歐美的情況還是有本質區別,我們國家人口多,土地資源緊張,(所以)還是要按照我們中國的國情來,一下子不會發展到這么高的高度。”
“不是投資了就馬上能挖到金,飛機還是要慢慢飛的,不是馬上能飛起來的。”通航產業未來前景光明,但周偉民看到了目前面臨的一些挑戰,“投資很大,投資回收期很長,運營費用大,專業人員缺乏。”
張一力告訴記者,為了培養通航專業人才,溫州大學跟美國合作開了個飛行學校,今年已經開班。
《規劃》的出臺是第一步,李興猛認為還要低空領域開放,不然想飛飛不了。
“實際上通航根本不需要管制。”溫州當地著名經濟學家馬津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就說,美國其中一個州有120多個飛行社區,一個社區里面的所有居民用飛機和直升機當交通工具的,但是在中國,不但要受到低空限制,停飛機費用、學費、汽油費等都很高。
“放開是沒錯,但是要保證安全情況下,怎么保障安全,機場空管部門能夠掌握情況,能夠報警,出現異常可以處置……能夠做到這些就可以完全放開。”蔣紅芳說。
這些專家還表示,通航產業要成熟發展還需要政府的頂層設計。
“投入不解決,機場怎么蓋。”李興猛說,通航產業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如稅費、投入等。
“整個產業鏈詳細配套的東西需要具體化。”周偉民說,現在他們還在跟千島湖政府方面商量,是否能在國家還沒出臺政策之前,當地政府給予配套政策,如稅收政策、投資政策、高新尖人才培養引進等。
“美國這樣的(通航產業發展好的)國家,它的低空資源有一套什么樣的管理體制,先拿來看看,再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做相應修改。”史晉川說,中國政策統一頒布后,民營企業家就會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之后就形成穩定的預期,大家就敢投資了。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航空港是河南的最大優勢和王牌
- 下一篇:國內機場70%虧損 地方拉動GDP盲目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