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修編航空應急救援體系規劃 將新建26個起降點
溫州市“航空應急救援體系規劃”討論會近日召開,會議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通航領導小組組長卓高柱主持,市應急辦、市民政局等7家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2013年溫州曾出臺《溫州市航空應急救援綜合體系規劃》,如今,根據實際情況,該《規劃》需予以修編。該會議旨在討論修編方向和具體內容。且修編規劃中一出“重頭戲”就是把通航產業納入其中。
明年將新建26個起降點
與會專家、溫州機場集團的劉剛博士介紹,所謂航空應急救援是通用航空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點說,就是利用航空器來參與救援,從而與救援船只、急救汽車等形成“海陸空”一體的救援系統。該系統的啟動,需要市應急辦、民政、公安、旅游、衛計委、林業、消防7大部門聯動配合。
在2013年出臺的《溫州市航空應急救援綜合體系規劃》還僅僅是個粗略的方案,提及要在溫州龍灣、平陽兩地設立2個航空應急救援基地;并在全市范圍內設4個應急救援保障點,提供加油、維修、物資儲備等功能;且在溫州建立幾十個飛機起降點。其中引入的救援飛行設備僅有東海第一飛行救助隊的飛機。
今年,我市的通航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后,蒼南、泰順、文成等地均有通航機場規劃,因此,原規劃中初定平陽的救援基地可能會“遷移”,但會考慮在平陽設保障點;并且,飛機起降點規劃將從原來的幾十個增加到100余個,2016年初步新建26個起降點;此外,隨著我市通航民企的入駐,救援設備除了“東一飛”以外,將把通航民企納入其中。
劉剛介紹,《規劃》修編稿將在明年年初擬定。
通航民企納入救援體系
在修編方案討論會議中,如何將通航民企納入救援體系引發討論。今年5月,我市一口氣引進十個通用航空產業項目,比如,重慶保元資本投資集團在文成打造“空中花園小鎮”;四川興龍包機有限公司在永嘉投資通航產業園等。將來,這些通航民企也將“助力”我市航空應急救援。
但是,它們的“加盟”也意味著應急救援運營模式將有所改變,比如,曾經的“東一飛”是純公益性的運營,而引入民企后,則要考慮支付應急救援的費用應該為多少,該以何種形式支付;另外,因飛機的型號、規模各有不同,起降點、保障點的設置也得“因人而異”……因此,這都成了會議上各部門頻繁探討的熱點。
另外,各部門還得出具各自的具體規劃。如公安主要負責應急體系中的空中巡邏、空中打擊板塊,那么,關于警力的配置,動用飛機救援的具體流程、指揮方法、起降點的選址,都需該部門商討制定。會議上,各部門還就自己部門所負責的具體規劃進行了部門間的相互商討。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