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客機捷報頻傳 北斗產業鏈邁向高端
中國制造2025戰略元年,航空和航天領域的民用產業鏈已經初步成型:圍繞著C919和ARJ21,中國商飛集成全球民航業的供應商,其中中航工業集團負責了機身大部分部件;而隨著新一代北斗衛星接連上天,北斗產業鏈已經初具規模。
2015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開局之年,在戰略提出要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中,航空航天裝備這一年迎來了重要突破。
從2015年5月到9月,中國接連發射了4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使北斗導航衛星總數達到20個,距離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的目標再近一步。
到了11月,兩款國產客機接連引起矚目。11月2日國產干線客機C919正式總裝下線,更早立項的支線客機ARJ21更是于11月30日交付首個用戶,并將于2016年一季度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正如《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目標,中國正在積極加快大飛機研制,希望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產業鏈。同時中國也在加快推進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終希望形成長期持續穩定的空間信息服務能力。
隨著裝備逐步到位,中國在航空和航天領域的民用產業鏈已經初步成型:圍繞著C919和ARJ21,中國商飛集成全球民航業的供應商,其中中航工業集團負責了機身大部分部件;而隨著新一代北斗衛星接連上天,北斗產業鏈已經初具規模。
國產客機即將接受市場檢驗
2015年對于國產民機產業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立項13年后,國產支線客機ARJ21正式交付給了首個用戶成都航空。ARJ21是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款噴氣式客機,其交付對于背后的上飛以及中航工業等供應商具有重要意義。
當然,國產大飛機C919要比ARJ21更受矚目。C919于2008年正式啟動,2015年11月2日總裝下線,公眾終于見到這一國產干線單通道飛機的真容。
干線客機市場目前是波音和空客二分天下,而C919定位的單通道飛機又是民機最大的一塊細分市場。和門檻相對較低的支線客機相比,C919的戰略意義顯然更大。
不過按照目前的計劃,C919將在2016年底前首飛,在那之后適航審定預計還會持續兩三年時間,距離真正進入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而ARJ21已經來到了商業運營的大門口,即將接受市場的檢驗。在成都航空試運營三個月后,ARJ21明年一季度開始將出現在國內的多條客運干線上。在一段時間的安全運營后,ARJ21還會走出國門,進入東南亞、非洲等市場。
圍繞著ARJ21和C919,中國民機已經形成了“一個主制造商+眾多供應商”的制造模式。在承擔兩大項目的中國商飛背后,中航工業集團旗下眾多公司參與了機身大部分部件的研制,一個事實上的產業鏈已經初步成型。
如今ARJ21正式交付,C919也進入首飛準備階段,只要兩款客機的安全運營得到保證,在“中國制造”戰略實施的未來十年內,中國民機產業很有可能迎來一段黃金發展期。
北斗產業鏈向高端發展
在航空航天產業,產業鏈都是在技術不斷進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就是如此。
第一顆北斗衛星2000年發射,而今年到9月底已有連續4顆新一代北斗衛星上天,北斗衛星已經有20顆。而根據行業白皮書的統計,到2014年參與到北斗導航產業環節的企事業單位已經超過13000家,從業人員接近40萬人。
從GPS的發展軌跡來看,衛星導航產業鏈可以分為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配套設備、衛星導航應用和下游市場五個環節,北斗的產業鏈也是如此。
由于上游的衛星制造發射和地面配套都是由國家主導,民間事業能參與的主要是導航應用和下游市場等環節。不過目前大部分民間事業都集中在終端應用環節,包括測量產品、車載導航設備、便攜式自動導航系統等等的研制,下游運營服務市場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
然而隨著阿里巴巴等巨頭的進入,下游市場也有望逐漸發展起來。今年8月阿里巴巴和中國兵工集團出資20億成立合資公司,這家公司計劃成為一家依靠北斗衛星提供精準位置服務運營的平臺型公司。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還會有更多資本進入北斗產業鏈的運營服務環節。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