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款載人無人機亮相海外 續航力仍是大問題
據美聯社7日報道,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舉辦的2016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中國億航公司推出他們生產的世界上第一款載人無人機。
報道稱,該無人機被稱為“億航184”。該公司在展會上播放宣傳片展示該載人無人機的飛行狀態,這款無人機外觀與直升機類似,但它有4個雙螺旋槳,與其他無人機一樣,這些螺旋槳旋轉方向與地面平行。億航公司稱,該無人機為電動,可在兩小時內完成充電,運載能力220磅(約100公斤),充滿電后可在海平面飛行23分鐘。該機機艙可容納一人和一件小背包,甚至還有空調系統和閱讀燈。螺旋槳收起后,可停在一個停車位上。設置好飛行計劃后,乘客只需在平板電腦上點擊“起飛”和“降落”,就能完成整個飛行。美聯社稱,按照設計,“億航184”飛行高度在地面以上300米至500米,最高海拔為3500多米,最高時速100公里。該無人機已經在廣州進行了100多次低海拔飛行測試。億航公司合伙人和財務總監在接受采訪時稱,該載人無人機的定價為20至30萬美元。
中國航空專家王亞男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這樣的載人無人機還屬于小型單人飛行器或家用飛行器。從技術角度來講,續航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20多分鐘的飛行時間還有些短,續航時間必須要有一定的富余量,比如飛到目的地但沒法降落,那就需要有更大的續航余量,才能保障飛行器的安全性。還要考慮在緊急情況下乘坐者如何逃生以及如何保障地面人員和財產安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平衡造價與實用性,因此成本控制是一個問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是法規方面,載人飛行器要想在人口密集區和城市上空飛行,涉及航空管理的問題,目前由于各國還沒有類似產品,所以還沒有出臺完整的法規,也就是說,用戶即便買了這個產品,也無法在不經申報的情況下,從家里起飛到單位上班,所以實用性會受到限制。
王亞男認為,目前它還處于概念設計與技術驗證階段,遠期來看前景可能會比較樂觀,但近期來看,沒法實現太大商業價值。王亞男表示,也許未來它可以先在獲得批準的航空俱樂部中,在劃定的區域內供人短時間觀光、娛樂飛行。對于載人無人機,目前各國都沒有太完善的法律,市場準入的限制也比較多,而想要為某一新興產品立法,不是某家公司研制了某種產品就可以推動的,需要相關產業的發展來推動。就像目前各國都在準備為無人機相關產業立法一樣,就是因為市場已經初具規模了。所以,未來載人無人機或者飛行汽車的發展,可能是以無人機的發展為先導,隨著法律的完善,有些國家和地區會適度放開無人機的飛行與應用,隨著無人機在國民經濟中的使用,會積累出一些技術,比如自動規避技術、安全防撞技術、地面全面監控技術等,這些技術的發展將為載人飛行器在人口稠密區飛行提供技術保障,并為這類飛行器的大發展打開一扇大門。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