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不斷被撩起的城際“飛的夢”
作為我國最早試點低空開放的城市之一,珠海2014年7月開通了全國首條低空航線:“珠海-陽江-羅定”。當時也被媒體解讀為“飛的”時代的來臨。但由于執飛的是對機場等硬件要求苛刻的固定翼飛機,加上客源少、運營成本高,航線開通后遇冷。
飛行服務站:航線申報使用很少
一家不愿具名的珠海通用航空公司負責人表示,該企業僅試飛了幾次,就停了下來。就連珠海通航飛行服務站負責人郭海濱也向南都記者坦言,航線申報使用很少,“就好像我們建好了一條高速公路,到如今還沒有多少人愿意在上面開車”。除了少量的旅游觀光、通航企業內部的飛行訓練,基本上沒有通航企業申報把人從A地運到B地的商務或公務飛行。
被熱炒的“飛的”概念慢慢沉寂,南都記者接觸的多位通航企業業內人士甚至一度不愿談及。如今,即將開通的珠海、廣州、深圳直升機航班,受歡呼之余,也引發了業界的擔憂。
通航公司:飛一趟成本至少10萬
“究竟有多少客源?能不能運行下去?我不是很樂觀!”上述受訪的通航公司負責人說,在民航部門的組織下,該企業曾嘗試開通上述“飛的”航線,但在充分考察和反復調研后最終放棄了,因為經測算,一架四座直升機從珠海飛到廣州,油費、損耗、人員成本、地面配套的安保、消防等后勤服務人員,加在一起,單程就要10萬元,除了駕駛員,3個乘客每個人均攤3萬多元成本,費用太高了,“如果一趟只有一兩個乘客的話,就要虧本,所以我們決定放棄了。”
據悉,去年,廣州開通了白云機場直達澳門的直升機航線,但由于缺乏客源、運營成本高企等原因,在飛行幾班后就陷于停滯。
即便是中國通用航空“龍頭大哥”的央企———中航通飛愛飛客俱樂部(下簡稱“愛飛客”)一林姓負責人認為,“跨地域的飛行,尤其是首條直升機跨區域低空航線,實際運作后會面臨很多問題。”這位人士稱,除了市場,與空軍、民航的溝通,每一次飛行前的審批都是企業必須面對的。
星雅航空:單程成本價4999元/人
在市場需求不明、飛行價格不菲、空管體制尚未完全突破的重重難關下,珠海、深圳、廣州低空直升機航班會否重蹈“珠海-陽江-羅定”航線的覆轍呢?對此,星雅航空直升機項目組負責人、規劃部副總經理祝子霖卻滿懷信心,稱在確定開通航班前,企業已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認為廣深珠覆蓋了珠三角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不同于相對冷門的“珠海-陽江-羅定”航線,商業活躍,潛在消費者非常多。
祝子霖說,目前,澳門機場到深圳和香港機場,每天都有兩班直升機航班,平均年上座率約為60%,“深圳、廣州有消費能力的顧客并不比香港、澳門少,我們對新開通的‘飛的’非常有信心。”
說到成本,據祝子霖介紹,執飛“空中的士”的是一架12座直升機,經測算,飛一小時油費、飛機損耗成本總計3萬元,而乘坐“飛的”到廣州、深圳單程只需約30分鐘,費用1.5萬元,除去一名駕駛員,可以坐11名乘客,加上運行的各項成本,成本價為4999元/人,“但前期為了吸引客人,我們僅收取2999元/人的優惠價,之后會調整到成本價。”
而且,打“飛的”到廣州、深圳只需半個小時。“如果坐車,從珠海到廣州、深圳動輒2.5個小時到3個多小時,如果是在高峰時段碰到堵車,那么花費的時間更長。”祝子霖說,“飛的”的時間優勢非常明顯。
盡管如此,珠海仍有業內人士提醒,即便客源問題解決,愿意花四五千元打“飛的”的乘客,通常對飛行時間要求很高,小飛機能否準點起飛,如何順利通過每一次審批,這將是跨區域“飛的”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愛飛客:市內打飛的不是夢
雖然跨區域“飛的”在業內人士看來困難重重,但珠海市內的“飛的”或將很快變成現實。
據愛飛客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從航展館-海泉灣、航展館-華發商都-橫琴長隆海洋王國的兩條低空直升機航線已獲得上級部門批準,即將進入實質運營階段,除了觀光旅游,上述航線也可以從事“飛的”業務。
據愛飛客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航展館-海泉灣,收費398元,但這只是觀光旅游,預計未來開通“飛的”收費也不會太高。
該名人士表示,如果政府未來能像對公共交通一樣提供補貼,打“飛的”會越來越便宜。目前中航通飛在內蒙古與當地政府合作,后者提供補貼,將通用飛機作為彌補當地地廣人稀、路面交通不完善的一個公共交通工具,最低的飛機票價只需99元,貴的也在300元以下,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費得起。
盡管短期內,珠海“飛的”仍面臨諸多制度和硬件瓶頸的制約,但愛飛客對未來的市場前景表示樂觀。“我們目前在開拓航空旅游,現在每個月都有中小學生到基地乘坐直升機短途觀光。”愛飛客相關人士表示,學生目前享受半價只要199元,很多學生樂此不疲,飛完了還催著家里又要再飛一次,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能消費得起。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