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空港經濟區蓄勢“待航”

2014年12月,京臺高速廊坊段通車。北京段計劃明年底開通。圖/CFP

2013年5月,北京新航城沙盤首次亮相。隨著去年新機場開建,人流、物流、產業流將會迅速聚集,廊坊獲得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圖/CFP

專家指出,新空港要擺脫機場+園區+城鎮+航空產業等疊加狀態,自上而下地進行遠景規劃。
今年以來,廊坊的發展利好再添助力。2月,《“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正式印發,這是全國第一個跨省市的區域“十三五規劃”,明確了京津冀地區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兑巹潯穼⒋蛟靽H一流航空樞紐、產業和科技創新協同機制等內容作為“十三五”期間的重要任務,并提出要三地通盤考慮,加強區域間的交通和生態治理聯動。
事實上,當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便已經為廊坊實現產業升級、打造全新的經濟增長極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伴隨著京廊兩地交通、產業、醫療、教育等資源的連通,京廊同城化水平再次得到提升。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廊坊正在借力新空港的利好,打造符合地方區域、產業特點的臨空經濟區,加速產業升級轉型。
交通 “五縱兩橫”主干路網同步建成
交通是打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要素。而廊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新機場臨空經濟區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與廊坊良好的區位條件密不可分。
廊坊距北京城區40公里,距天津城區50公里,能夠快捷連通京津冀三地。同時,北京新機場地跨北京大興和廊坊兩地,交通連接無疑成為新空港成長的先行者。據悉,北京新機場有不少配套交通,包括新機場連接北京市中心的快速軌道、北京至霸州鐵路,大廣高速北京六環至黃垡橋段(擴建)、京臺高速北京五環至市界段、北京城區經新機場至霸州的高速公路、機場北線高速公路和廊坊經新機場至涿州城際鐵路等“五縱兩橫”主干路網,與北京新機場同步建成。此外,還有規劃中的密涿高速經過廊坊,快速連通河北多地。
在今年北京“兩會”期間,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也向媒體透露,京開高速已進入環評階段,計劃在今年開工改擴建,主輔路均將變成“三上三下”六車道;京臺高速北京段也已動工,計劃在2017年完工、開通。
未來的新機場交通配套上,軌道交通也是一大亮點。
地鐵方面,新機場線在去年年底已經開工建設,將成為北京最快的地鐵線路,最高速度提升到160公里/小時。乘客乘坐新機場線,從北航站樓到草橋需要22分鐘,再加上換乘19號線,從新機場乘坐地鐵進入北京二環,總時間大約僅需半小時。
城際鐵路方面,去年曝光的京津冀城際鐵路網中的京霸城際、廊涿城際也有望在新機場設站,而城際聯絡線(即S6線)也將把新老兩個機場聯系起來。同時,規劃中的北京輕軌L2線從亦莊一站直達廊坊,用時約15分鐘,大大縮短兩地的通勤時間。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副所長彭劍波表示,未來的新空港不僅僅是一個空港,而且是超級交通樞紐,將來高速公路、城際鐵路、機場都聚合在一起,在此基礎上形成京津冀全新的增長極。
產業 京津產業對接主力
在業內看來,北京新機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帶動區域協同發展,實現區域在交通、產業等各個方面更高度的整合。
有了交通建設的先行鋪開,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廊坊打造新空港經濟區的重中之重。
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廊坊在承接北京產業轉移方面已經頗有建樹。去年11月20日,河北省2015京津冀產業轉移重點項目簽約儀式舉辦。一批北京重點項目爭相在廊坊落戶。其中包括北京市大興區政府與廊坊市政府簽約共建中關村(大興)生物醫藥基地項目、京東集團和廊坊市政府簽約共建電子商務產業集群項目等。據統計,在該簽約儀式上,共有40個項目集中簽約,其中廊坊市7個,總投資585億元,項目數量居河北省首位。
目前,已有多個行業的多家企業進駐廊坊。在石油綜合服務區已有中國石油、華北石油進駐。在廊坊科技谷,目前已有簽約入駐企業30多家,其中中科院企業15家。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華為等已入駐。廊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將努力建設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增長極。
實際上,對廊坊而言,成為京津冀產業的主要對接地,也是多重利好疊加的結果。去年11月,河北發布《中共河北省委關于制定河北省“十三五”規劃的建議》,為河北各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定調。其中,廊坊將作為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加快形成與京津功能互補、協調聯動、產業層次高、創新能力強、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區域,這也為廊坊今后的發展制定了路線圖。
經濟 將流量經濟變成發展增量
新機場對區域經濟的帶動是毋庸置疑的。
彭劍波介紹,對于北京的南部地區和廊坊來說,增加就業機會是最直接的影響之一。如果按照7200萬人次來說,大概能夠帶動14.4萬個區域性職位,10.26萬個子區域職位。
而對于以臨空經濟區為定位的廊坊來說,首都新機場進一步加快建設更將助推其迅速“起飛”。
在業內看來,廊坊作為河北與北京新機場空間距離最近的一個城市,未來新機場投入運營后,廊坊將承載大批量新機場產業人群及客流,周邊生活區域也將共享新機場的高端商業配套,其對廊坊發展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而隨著新機場開建,人流、物流、產業流將會迅速聚集,使得廊坊獲得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面對北京新機場帶來的新機遇,新機場臨空經濟區需要加強各地間交通的綜合集成和快速便捷的接駁關系,這樣將會形成大量客流。只有抓住這些流量經濟,才能變成經濟發展的增量,進而轉變為地區發展的新機遇。”彭劍波表示。
事實上,廊坊市也正抓住京冀共建北京新機場和臨空經濟區的有利時機,以生態、智能、休閑、商務為發展方向。
根據媒體報道,目前廊坊市規劃部門已經作出總占地220平方公里的臨空經濟區初步規劃。
臨空經濟區整體上按照“一主兩副”結構規劃建設,新區人口約100萬人;主中心位于新機場東側廣陽區轄區,占地115平方公里;兩個副中心位于新機場南側,分屬固安縣和永清縣,占地105平方公里。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定位為國際化空港樞紐地區,環渤海地區、首都經濟圈及河北省的綜合性門戶新區和核心空間增長點,海陸空聯運樞紐,廊坊市的次中心區域。
在臨空經濟產業規劃方面,廊坊市的發展目標是,著眼新機場建設、首都城市功能轉移,打造保稅加工倉儲與現代物流,設施農業以及高值食品集散交易,智能生產、電商和知識經濟,會展購物娛樂綜合型服務業,高新技術制造產業五大支柱產業群。
區域 廊坊借勢打造“宜居新城”
實際上,在廊坊的新空港經濟區,目前已規劃出相應的宜居新城。
據了解,位于北京新機場東部的新空港經濟區,規劃以居住、公共服務功能為主的新型城鎮組團,建設旅游、商務辦公、教育科研等功能型的混合公建區,定位為承接首都職能疏解示范新城、國際化生態智能宜居新城。
為了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方面的和諧平衡,新空港經濟區在生態建設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14000畝的原生態梨園、廣陽水庫、天堂河景觀帶、人工濕地公園等生態資源的建設,將為居住者提供優質的宜居環境。
伴隨著新機場交通、產業等一系列利好的逐步落地,以新空港經濟區為代表的宜居新城無疑將會從中受益,并吸引更多企業和人群涌入。
作為孔雀城在廊坊新空港經濟區打造的全新產品系列,新空港孔雀城以新空港經濟區為藍本,按照“兩個10分鐘”標準規劃,打造工作、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新型住區。
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所謂的“兩個10分鐘”,一指10分鐘步程圈,即10分鐘可步行抵達超級綠道和大規模自然綠地、社區高街。二是指10分鐘車程圈,即10分鐘可開車到達全功能高標準城市配套,以及工作場所。
“最近有一對老夫妻來我們項目選購了一套三居室用來自住。他們有兩個女兒,一個在亦莊工作,一個在美國。未來,通過輕軌L2延長線和北京新機場,兩個女兒都能方便回家。”位于新空港經濟區內的新空港孔雀城的工作人員介紹,交通條件和生活配套的升級將會為居住者的生活帶來更大便利,項目不少自住客戶都來自北京的亦莊開發區和大興區。
除了便利的生活條件,廊坊新空港經濟區的發展潛力更受到市場關注。彭劍波認為,新空港對周邊產業和就業的推升,必然會推升周邊的土地價值。同時他也強調,這里面絕不是簡單的土地經濟或者房地產問題,而是產城并舉和產城共贏的問題,更是未來南部區域以及帶動整個京津冀的中心區域的發展很重要的動力。
■ 第三視角
新空港要多元綜合發展
雖然新空港規劃建設在國內外都有規律可循,不過在眾多業內專家看來,以北京新機場為核心的新空港經濟區的規劃建設卻要打破傳統模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認為,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要打破“一畝三分地”的習慣思維,充分認識北京周邊地區的比較優勢,以及河北和天津等周邊地區的空間、產業優勢。“比如廊坊2015年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4.3%,高端產業增加值達到200多億,服務業增加值達到60%以上。”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副所長彭劍波也表示,新機場空港經濟區的戰略和模式都是區別于首都機場,更區別于國內許多地方的機場建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航空產業的雙重作用下,新空港要擺脫機場+園區+城鎮+航空產業等疊加狀態,自上而下地進行遠景規劃。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融合航空產業、臨空產業、服務業、城鎮化在內的綜合發展模式。
多元化產業聚集,不僅為區域經濟和產業升級帶來更多可能性,也將為居住在新空港周邊的居民帶來全新的生活方式。
在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看來,交通技術的日新月異,使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越來越全球化。居住在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人們,能夠通過便捷的航空運輸,得到全球化的消費體驗和多元文化。
“臨空經濟是多元化的,除了客流、物流、航空制造等產業,現在已經向綜合保稅區、會展、奢侈品拍賣、總部基地、研發基地等一系列業態延伸。”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綜合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胡趙征表示,臨空經濟區外圍還有包括高端居住區、主題文化公園等業態。通過這一系列的新型業態帶動,在未來會改變居住者的生活方式。而圍繞著航空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包括產業升級及對區域經濟的推動,都會極大地促進和改變居住者的生活狀態。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