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航空應急救援:離百姓越來越近
近日,一場特殊的應急救護演練在益陽安化舉行,螺旋槳發(fā)出的巨大“嗡嗡”聲由遠到近,一架銀色直升機,迅速降落指定地點,一輛120急救車向直升機開去,迅速把“危重傷員”送上直升機,直升機在40分鐘后順利抵達長沙某大型醫(yī)院,這是湖南省緊急救援協(xié)會進行的一場綜合航空救援演練。
“直升機可在空中懸停、垂直起降,對于起降場地要求不高,在航空應急救援中可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該協(xié)會航空救援分會負責人對記者說。
航空應急救援,作為一支新興的救援力量,在我省不再是夢想,離普通百姓越來越近。
完善體系建設,前景日漸明朗
“時間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對生命來說都至關重要,比救護車更快的,是空中救援直升機。
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快應急產業(yè)發(fā)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應急產業(yè)集聚發(fā)展,該意見的出臺,為航空緊急救援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機遇。
目前,我國從事通用航空業(yè)務的注冊企業(yè)近百家,通用航空全行業(yè)飛機的數量在冊也已近千架。
在航空應急救援領域,湖南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緊急救援基礎建設和體系建設。湖南省“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明確:要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強化突發(fā)事件應急體系建設。
省應急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將推動救援直升機、無人機等救援新技術應用,完善警用、消防救援、衛(wèi)生急救等空中救援指揮調度和綜合機制保障。
在民間領域,早在2013年,湖南省緊急救援協(xié)會就進行了首架AC311救援直升機首航儀式。“通航在災前計劃、災后援助、災情偵查、安保與救援中都可以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湖南的許多民營企業(yè)都擁有自己的直升機,在應急情況下,一旦綜合利用,將起到有益的積極補充作用。在我省民間力量參與下,我省的航空緊急救援剛剛起步。”湖南省緊急救援協(xié)會負責人說。
據了解,湖南省緊急救援協(xié)會作為政府救援體系的有益補充,成立3年來,多次參與包括國際地震、國內水災、道路交通等救援。目前,該協(xié)會正致力于航空應急救援領域,其在長沙市開福區(qū)月湖公園建設的直升機緊急救援臨時起降點,已經得到相關部門審批同意,建成后將服從政府統(tǒng)一調動,主要用于特殊情況下的救援、救助、應急。“這只是我們在民間航空救援領域的走出的第一步,未來幾年,還將充分利用會員資源,在全省建設多個緊急救援直升機起降點,以滿足廣大百姓的需要。”
空地接力,“生命通道”更暢通
國際上,最早使用直升機應急救援是在20世紀5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目前主要發(fā)達國家和部分發(fā)展中國家已形成比較完善的直升機應急救援體系,具有很強的應急救援能力。我國民間航空救援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但隨著個案的增多,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這種模式也越來越完善。
2014年3月,北京市紅十字會999急救中心與歐直公司簽約,購進2架EC135雙發(fā)直升機,主要用于應急救援,開啟空地“生命通道”。
目前,國內有關部門對空中應急救援的審批時限已逐步縮短。空中醫(yī)療救援飛行,從申請時刻、航線到最后起飛,最短可在半小時內完成。雖然并不能做到即時起飛,但已經能滿足大部分空中急救需求。
去年全省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湘雅醫(yī)院黨委書記肖平就提交了《關于建立以直升機為主體的低空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議》。肖平建議打破空間限制,爭取黃金搶救時間,縮短轉運時間,建立以直升機為主體的空中救援體系非常有必要。
目前,湘雅醫(yī)院已與相關單位建立空中救援的合作關系,正在積極探索依托直升機救援空中力量,以湘雅醫(yī)院為試點建立覆蓋全省的空中醫(yī)療應急救援新模式。
民用直升機擁有量居世界前列的美國、歐洲等發(fā)達國家,建設城市配套直升機機坪非常廣泛,為了在交通擁擠的城市盡可能少占用公共用地,一般將機坪建設在城市高樓樓頂、公園湖面等地。隨著我國直升機低空空域改革的逐步推進,建設直升機機坪也將成為我國各城市必備基礎保障設施之一�,F在,其他很多城市也逐步開展了醫(yī)療救援直升機機坪的建設工作,例如北京的999醫(yī)療急救專用停機坪已達20多個,且每年一直在快速增長。
據了解,目前低空應急救援還存在缺少專業(yè)的直升機救援隊伍、救護直升機數量少等問題。“民間力量應該成為航空應急救援的重要力量。救人這樣神圣的事情,我想所有人都不會拒絕的。”湖南中醫(yī)附一醫(yī)院燒傷科主任、急救專家周忠志認為,民間直升機數量越來越多,充分利用民間資源,增加緊急救援起降點的有效覆蓋是航空緊急救援發(fā)展的方向。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